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台灣企業顯示強勁增長,特斯拉在全球市場面臨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市場需求強勁,台灣上市公司增長與科技競爭加劇,特斯拉面臨挑戰

皇家可口 (7791-TW) 提交上市申請,成為2023年第13家國內上市公司,顯示出市場對食品及冷凍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1]。同時,聯友金屬 (7610-TW) 和大研生醫 (7780-TW) 的上市案也獲得證交所通過,前者專注於鎢、鈷的回收冶煉,後者則致力於保健食品,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於環保及健康產業的重視[1]。在科技領域,輝達 (NVDA-US) 正積極擴展其雲端服務DGX Cloud,對亞馬遜 (AMZN-US)、微軟 (MSFT-US) 和Google (GOOGL-US)形成潛在威脅,並且未來年營收可能超過100億美元,顯示出雲端運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2]。這些動態反映出市場對於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需求,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根據中華徵信所CRIF的報告,2024年台灣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年增44%,顯示出強勁的經濟復甦,尤其是半導體業的表現尤為突出,台積電(TSM-US)(2330-TW)連續20年蟬聯獲利王,稅後純益達1兆1,733億元,顯示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持續增強[3]。相對而言,美國的房貸市場則顯示出疲軟跡象,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上升至6.88%,申貸需求仍處於歷史低點,顯示出國內經濟不確定性對市場的影響[4]。這一對比突顯出台灣企業在全球經濟波動中展現的韌性,特別是在科技和金融業的強勁表現,未來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根據Gartner報告,到2027年底,超過40%的代理AI專案將因成本上升及商業價值不明而被取消,顯示出市場對於AI技術的實際應用仍存疑慮[5]。同時,美國稅改法案的推動使得財富從年輕世代轉移至老年族群,將新增約3兆美元國債,進一步加劇經濟不平等[6]。這些趨勢反映出科技與政策之間的矛盾,年輕世代在承擔未來負擔的同時,卻無法從新技術的發展中獲益,未來的經濟環境將更加複雜。
隨著避險情緒減退,美股和台股出現反彈,外資今日大舉買超台股達356億元,其中台積電 (2330-TW) 獨占251億元,顯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回升[7]。此外,上半年新上市的9檔ETF股價創新高,特別是主動式ETF表現亮眼,反映出資金正集中於AI科技及能源等成長主題,並顯示美國能源產業的復甦跡象[8]。市場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聯準會可能降息,投資者信心有望持續增強,台股在高檔震盪中仍具備上行潛力。
中華電信 (2412-TW) 與微軟 (MSFT-US) 的合作,透過導入 GitHub Copilot 加速生成式 AI 應用,顯示出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這不僅提升了開發效率,也改善了程式碼品質[9]。同時,美國公債殖利率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保持穩定,投資者密切關注以色列與伊朗的停火進展及聯準會的政策走向,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至4.298%[10],顯示市場對未來經濟數據的期待與不安並存,反映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企業與投資者皆需靈活應對。
特斯拉 (TSLA-US) 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連續五個月下滑,5月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7.9%至13863輛,市場佔有率也從1.8%降至1.2%,顯示出品牌競爭力的減弱,尤其在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如比亞迪的強勁挑戰下,其5月銷量達65808輛,市佔率提升至5.9%[11]。此外,聯邦快遞 (FDX-US) 也因全球需求環境不穩定而對未來業績持謹慎態度,預計本季獲利低於市場預期,並未提供全年獲利和收入的相關信息,顯示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其業務的影響,特別是在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客戶轉向更便宜的地面運輸,進一步壓縮了快遞利潤[12]。這些趨勢反映出全球電動車市場及物流業的競爭加劇,企業需重新評估其市場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和貿易環境。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