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重心是經濟合作 中國無意在沿線國家搞政治結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一帶一路”的重心是經濟合作與經貿交流,旨在促進各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推動經貿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最終實現沿線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李少惠教授和李世勇副教授發表題為《“一帶一路”中心是經濟合作與經貿交流》的文章。
文章稱,“一帶一路”構想提出后,在贏得廣泛好評和支援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懷疑中國搞經濟擴張,謀求勢力范圍,甚至是搞政治結盟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一帶一路”的重心是經濟合作與經貿交流,旨在促進各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推動經貿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最終實現沿線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不會通過“一帶一路”謀求霸權
中國的國家性質和社會制度決定了“一帶一路”戰略不是謀求霸權的戰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原則,決定了中國不會也不能搞對外擴張。早在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會見外賓時就說過,中國人不搞對外擴張和殖民,根子上是被國內制度限制住了。鄧小平同志也指出,社會主義中國的一個外交標準就是不搞霸權和對外擴張。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不僅在政策和實踐上是這么做的,同時在制度設計上也是這么做的。我們是從長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獲得解放和新生的國家,深知受到列強侵略的苦難有多么深重。這種切膚的傷痛,讓中國人對殖民主義有了深刻的反思,使中國人民明白了侵略者帶給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之間的裂痕有多么難以平復。中國絕不會重走西方殖民主義發展過程中走過的老路。
中國不會通過“一帶一路”謀求霸權是由我國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決定的。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是中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這一承諾意味著中國不搞擴張、不搞霸權。“一帶一路”作為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重要內容,當然不會違背走和平道路的原則和承諾。
中國不謀求霸權是我國對外開放成功經驗證明的正確發展道路。西方發達國家經常將對外經貿合作與人權、價值觀等結合在一起,通過經濟合作干涉別國內政。而中國堅持世界各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互相尊重主權、領土完整,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對外合作不附設政治條件。中國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極大地拓展了發展空間,有力地推動了自身經濟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的經驗啟示我們,“一帶一路”也必須繼續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始終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合作和經貿交流上。
中國無意在沿線國家搞政治結盟
西方一些國家搞政治結盟的失敗教訓時刻警示著我們,中國絕不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搞政治結盟。“一帶一路”戰略在參與主體的規定上極為寬鬆。正如《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所說:“‘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這表明是否參與“一帶一路”,由沿線各國自己決定,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仍然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這一戰略的指導思想。習近平主席所論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五大任務——“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也充分體現了這一戰略所具有的自愿參與、協商落實、積極溝通、相互尊重的特征。
而且,“一帶一路”沿線近60個國家、40多億人口,各國的生計方式、社會組織、政治制度、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多元多樣,復雜性、差異性高度疊加,任何國家都無實力在沿線搞政治結盟。
事實證明,與一部分國家結盟、與另一部分國家為敵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這樣猜測“一帶一路”戰略也是非常錯誤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如果搞政治結盟,只會增加沿線國家對中國的抵觸和不信任,從而危害中國的國家利益,甚至毀掉沿線國家經濟合作的成果。因此,實現區域內的聯通互利,不僅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根本目標。
經濟合作與經貿交流是沿線國家“最大公約數”
“一帶一路”途經許多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數都面臨著缺乏資金、技術與經驗、發展能力較弱的問題。從全球市場來看,自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在市場普遍處於疲軟狀態下,卻提高了貿易和投資的標準,甚至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市場新規則,這對全球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的發展極為不利。“一帶一路”的實施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中國不但可以為新興國家提供廣闊的市場,而且還可以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大規模投資恰好有助於這些國家消除經濟增長的瓶頸,促進全球經濟的良性發展。
“一帶一路”倡導加強經濟合作和經貿交流,契合了世界潮流,也符合沿線國家推動發展的愿望。中國過去三十多年在技術、產能、資金等方面已經積累了雄厚的基礎,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一帶一路”實施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帶來的中國對外開放全面轉型升級的態勢將有助於中國拉動國內經濟增長,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對沿線其他國家來說,不僅可以搭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升級,還可以提高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將自己的特色產品通過“一帶一路”賣出去,將自己所需的產品買回來,在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的同時,更讓世界了解和認識它們燦爛的文明。
因此,“一帶一路”倡導加強經濟合作和經貿交流,順應世界潮流,符合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共同愿望。這一發展戰略契合中國及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新引擎。
“一帶一路”的目標是互利共贏而非“贏者通吃”
“一帶一路”追求的目標是沿線國家的合作共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雖然中國的實力較強,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但“一帶一路”是在“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下開展經濟合作和經貿交流的。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他還說:“‘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個別國家認為這一戰略是由實力較強的中國倡議,擔心會出現一家獨大,贏者通吃的結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帶一路”戰略所秉持的合作共贏理念,決定了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只有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才能達到互利的目標;只有在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共贏的目標。
- 升級你的投資腦!9/17講座揭密獲利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