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關係緩和激勵市場,台灣企業數位轉型加速及小米挑戰晶片市場壟斷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中貿易關係緩和,關稅大幅降低激勵市場上漲,企業展現成長潛力
美中貿易關係出現緩和跡象,雙方宣布在90天內大幅降低關稅,這一消息激勵了陸股和港股的上漲,顯示市場對於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持樂觀態度[1]。富達國際的分析指出,儘管關稅削減幅度可觀,但短期內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情緒更為關鍵,企業需時間調整供應鏈以適應新環境[2]。在此背景下,川普政府正推動多項量身訂做的貿易協議,顯示出美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積極布局,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協議陸續公布,進一步影響市場動態。
隨著美中雙方達成降低關稅協議,將關稅從125%降至10%,此舉顯著緩解貿易緊張,促使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至4.426%[3]。市場情緒改善,投資者對經濟數據的關注度提升,預期貿易協議將對經濟產生正面影響。同時,穩懋 (3105-TW) 董事長陳進財強調,將專注於AI資料中心的高速光通元件及高功率雷射發光源的研發,顯示出在全球地緣政治及貿易挑戰下,企業仍看好短中期成長潛力[4],反映出科技產業在新貿易環境中的韌性與機會。
今日新台幣小幅貶值至30.316元,交易量收斂至12.86億美元,市場因美中貿易談判達成減稅共識而反應積極,預期將對匯市產生影響[5]。台驊 (2636-TW) 也指出,關稅暫停火將促進下半年運價上揚,儘管運價難以回到去年高峰,但貨櫃運價已有止跌跡象,顯示市場競爭壓力減少[6]。因此,隨著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美元及美債的動態,以評估未來市場走勢。
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澳洲牛肉出口持續增長,4月創下127,000噸的紀錄,主要市場為中國和美國,尤其在美國對中國牛肉出口幾乎停滯之際,中國對澳洲穀飼牛肉的需求顯著上升,顯示出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市場需求的強勁[7]。此外,港股在中美經貿會談後強勁反彈,恒生指數漲近3%,科技股和蘋果概念股表現突出,反映出市場對貿易緩和的樂觀情緒,儘管專家警告未來仍可能面臨貿易衝突的挑戰[8]。這些動態顯示出在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中,市場仍然能夠找到增長的機會,並且對於資源型產業和科技股的需求持續強勁。
台灣企業數位轉型加速,中華電信創營收新高,小米晶片挑戰市場壟斷
中華電信 (2412-TW) 4月營收達190.5億元,創下11年來同期新高,年增6.2%,每股純益0.44元,顯示其在核心業務及ICT領域的強勁表現,特別是在網路數據中心及雲端服務方面,進一步鞏固其獲利王地位[9]。此外,台股在外資連續七日買超的推動下,上漲214.5點,成交量達2791億元,外資主要加碼華邦電及多檔金融股,顯示市場對於科技及金融股的信心持續增強[10]。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隨著數位轉型的加速,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正逐步提升,未來的成長潛力值得關注。
蘋果 (AAPL-US) 考慮調漲新型 iPhone 價格以反映新功能,消息推動股價盤前上漲7%[11],顯示市場對其產品創新及需求的信心。然而,國泰金 (2882-TW) 受台幣強升影響,國泰人壽在4月轉虧25.7億元,儘管整體稅後純益仍達334.1億元,顯示其子公司如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產險業務表現穩健,稅後純益創新高[12]。這反映出在全球經濟變遷中,企業需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匯率波動及市場需求,未來將持續影響投資者信心及市場走向。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