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美元資產風險與貿易緊張影響,全球市場情緒承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6 06:10
台灣面臨美元資產風險,貿易緊張與匯率波動影響全球經濟與市場情緒
台灣壽險公司面臨巨額美元資產的風險,約7,67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中,2,950億美元美債的持有量引發市場擔憂,尤其是未進行匯率避險的美元計價債券可能加劇財務風險。央行對新台幣急升表示關注,並指出此現象源於投機行為,強調貿易順差擴大是需求增加所致,而非匯率操縱。與此同時,美元因川普的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而走弱,美元指數跌至99.82,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維持利率不變,這使得台灣可能默許新台幣升值以促進貿易協議,進一步影響資本流動和匯率穩定。 [1][2]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公開活動中強調中國急於達成關稅協議,顯示出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與不確定性,這可能影響全球市場的投資情緒與資金流向。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在OPEC+增產的背景下,仍然選擇調高對亞洲的原油售價,顯示其對市場價格的掌控意圖,並反映出其面對內部財政壓力的策略調整。這一系列動態不僅影響能源市場的供需平衡,也可能對全球經濟復甦進程造成影響,特別是在原油價格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市場需密切關注這些政策變化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3][4]
隨著美元持續走弱,台幣在亞洲市場大幅升值,創下逾30年來新高,顯示市場對美國貿易協議的期待與擔憂交織。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貿易協議雖然可能提振亞洲貨幣,但其對美股的影響卻相反,因川普宣布對境外拍攝製作的電影徵收新一輪100%關稅,導致美股主要指數走跌,市場情緒轉向觀望即將召開的聯準會會議。分析師指出,貿易談判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可能使市場風險急劇增加,尤其在OPEC+擴大供應的背景下,油價也面臨下行壓力,顯示出全球經濟環境的脆弱性與不穩定性。 [5][6]
高盛最近下調中國2025年和2026年GDP成長預測至4.0%和3.5%,顯示出中美貿易摩擦及高關稅對經濟的壓力,並強調政府將專注於結構性調整及高科技領域,預計不會在經濟惡化前大規模推出寬鬆政策,CPI和PPI通膨預測分別為0%和-1.6%。同時,台幣匯率急速升值至29.59元兌1美元,對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造成壓力,政府承諾提供880億產業紓困及4,100億元特別預算以協助受影響產業,顯示出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兩岸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的迫切性。[7][8]
美股因OPEC+增產重挫,特斯拉西班牙銷量大跌,市場情緒承壓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