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習近平見國際工商界大老唯獨沒有庫克 專家:蘋果缺席背後隱含三大重磅信號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3-31 15: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習近平見國際工商界大老唯獨沒有庫克 專家:蘋果缺席背後隱含三大重磅信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 (28 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0 餘位全球工商巨擘齊聚一堂並一同拍大合照,但蘋果執行長庫克未出現在合照名單中,引發外界熱議與猜測。

這次會晤名單的地理與產業分佈耐人尋味,涵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八大經濟體,歐洲企業 15 家,佔比過半,涵蓋物流、汽車、生物醫藥、半導體、能源等七大關鍵產業。從特斯拉到賓士,從 SK 海力士到沙烏地阿美,與會企業均在中國產業鏈中佔據核心位置。


專家表示,與會企業名單是中國對外合作戰略的重大調整,北京當局正透過「避險美國圍堵 + 夯實資源安全 + 撬動資本槓桿」三重佈局來系統性重構全球產業鏈版圖。

德國賓士、BMW 與韓國 SK 海力士、日本日立的出席,凸顯中國在關鍵科技領域的「多頭下注」。歐洲車廠的深度參與,不僅是避險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策略,也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競爭活力,而三星、SK 海力士的與會,則直指晶片供應鏈自主可控的目標。

此外,沙烏地阿美跟淡水河谷的與會,則標誌著中國在能源與原料領域的戰略縱深。透過綁定全球資源巨頭,中國正建立抵禦外部衝擊的「安全網」,尤其在新能源與製造業升級的關鍵窗口期,資源穩定供應成為重中之重。

橋水基金達利歐、黑石集團蘇世民的現身,則暗示中國在跨國資本流動中的開放姿態。透過吸引國際資本參與產業投資,中國正將全球資金引入「一帶一路」與科技創新領域,形成「資本 - 產業 - 市場」的良性循環。

專家指出,蘋果的缺席並非偶然,其「設計在美國、組裝在亞洲」的商業模式,與中國當前的產業政策導向背道而馳,且這次會晤釋放出的三大訊號,分別是科技本土化門檻抬升、供應鏈重建擠壓代工空間以及策略協同缺位錯失機遇。

蘋果的核心技術仍高度依賴美國本土,未能滿足「市場換技術」轉型為「市場控技術」的要求。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階製造等產業的崛起,正削弱蘋果代工體系的不可替代性。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本土企業的強勢表現,加上特斯拉的本土化策略,令蘋果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逐漸弱化。

此次參會企業多與中國在「雙碳」、數位經濟等領域達成深度合作,例如賓士加碼電動化、沙烏地阿美佈局氫能,而蘋果在綠色技術、資料安全等議題上的遲滯響應,使其難以融入中國產業生態的「戰略循環」。

從此次會晤可見,中國產業合作的「入場券」標準已悄悄升級,這可從三個方面得知。一是硬派技術輸入者優先,其次是資源安全綁定者受青睞,最後則是策略協同者獲長期紅利,亦即深度參與「一帶一路」、跨國供應鏈重構的企業,將獲得政策傾斜。

專家認為,庫克的缺席不只是個人行程的選擇,更是中美科技博弈與全球產業鏈重建的縮影。在後全球化時代,企業的價值不再由市值決定,而是取決於其在國家戰略棋盤中的戰略價值。對所有與會者而言,一張真正的「入場券」需要的不僅是市場野心,還有跟中國經濟共生共榮的長期智慧。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