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漲!貨櫃航運商集體喊漲 歐洲線集運指數連三天攀漲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2-18 09:40

近日,全球航運公司集體宣布上調 3 月運價,馬士基宣布調漲歐洲線 3 月運費為 2600 美元 / TEU 和 4000 美元 / FEU,並開放 W10 訂艙,另一巨頭赫伯羅特也宣佈下月起上調多條航線運費,包括遠東 - 歐洲、亞洲 / 大洋洲 - 非洲航線。
受此影響,集運指數歐洲線期貨 (EC) 盤面持續走強,EC2504 周一 (17 日) 一度大漲超 7%,最高報 2164 點,創出階段性新高,相較於今年 1 月低點,累計漲幅超 86%,收盤則小漲 0.05% 至 2010.8 點,連續走漲 3 天,上周五 (14 日) 更出現漲停,漲幅達 16%。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工廠生產逐漸恢復,加上全球關稅政策影響,或將出現持續搶運,帶動貨運公司挺價落地並帶動市場整體反彈,但運價實際落地幅度仍有待繼續觀察。根據寧波航運交易所最新發佈的 NCFI 指數,本周歐洲地中海航線市場整體運輸需求恢復緩慢,貨量不足以維持較高裝載率。
南華期貨分析指出,馬士基跟進宣漲 3 月運費極大地提振了市場情緒,提前反映在期價上,使得上週五 04 合約漲停。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一個極大的不確定因素。
根據極羽科技提供的數據,歐線現貨運價方面,以上海至鹿特丹航線為例,春節前 1 月 24 日報價為 2800 美元 / FEU 至 4225 美元 / FEU(不含 3 月開航航次),而上周五 (14 日) 則在 2204 美元 / FEU 至 4340 美元 / FEU(不含 3 月開航航次)。
國投期貨表示,航運公司 3 月挺價策略持續加碼,馬士基宣漲 3 月運價至 2600/4000 美元並開放 W10 訂艙,地中海航運 (MSC) 新增兩個航次空班,3 月上旬周均運力收縮至 24.3 萬 TEU,顯示航運業者控艙力度強化,供給收縮為運價企穩奠定基礎。
國投期貨指出,後市核心驅動在於供需節奏的匹配,若節後復工帶動貨量快速回升,在空班支撐下裝載率顯著改善,則可能提前觸發「淡轉旺」切換,推動現貨超預期反彈並形成新驅動,反之若裝載率弱勢不改,則可能使得盤面承受一定壓力。
光大期貨認為,從現貨角度來看,儘管春節期間現貨運價持續回落,但期貨市場更多反映遠期預期。今年歐洲線長協價已鎖定在 2500-3200 美元 / FEU,遠高於 2023 年水準,顯示船運業者對全年運價信心較高。
另外,地緣局勢也是擾動市場的關鍵變數之一。專家認為,哈瑪斯與以色列的停火以及隨後胡塞武裝組織宣佈停止對航運的襲擊,可能會對未來幾周的運價產生更大影響,尤其是這若代表著蘇伊士運河航線的恢復,恐將引發嚴重的運力過剩危機。
Sea-Intelligence 執行長 Alan Murphy 說:「停火後若逐漸恢復蘇伊士運河航線,運價將大幅下跌。當前高運價顯然得益於紅海危機導致的繞行非洲航線對運力的嚴重消耗。恢復蘇伊士運河航線將讓全球供需平衡回到 2023 年底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馬士基與赫伯羅特組建的「雙子星」航運聯盟在本月正式運營,2 月 10 日已掛靠於上港集團旗下冠東公司營運的洋山深水港區三期碼頭,完成在上海的首航。該聯盟的成立也讓航運格局從「三足鼎立」演變成「四分天下」,市場集中度整體降低。
中信期貨研究所工業與週期組負責人武嘉璐表示,市場集中度整體降低,航運聯盟為提升裝載率,整體低價攬貨的情況有望加劇。同時,由於海洋聯盟和地中海航運新造船舶訂單較多,預計全球貨櫃航運供給全年增長達 5.4%,遠高於 2%~3% 的年化運力需求增長,也對運價形成一定壓力。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