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美對話達300項成果 投資談判有進展 南海網安仍分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6 07:57


图片说明

歐巴馬會見劉延東、汪洋、楊潔篪等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導,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於當地時間24日在華盛頓落下帷幕。兩天來,雙方圍繞兩國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取得積極成果。雙方在戰略、經濟、人文三大方面一共達成了近300項成果。

中新社報導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務卿克里、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在當日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宣布,經過兩天的對話和磋商,雙方在戰略、經濟、人文三大方面一共達成了近300項成果。其中,戰略方面100多項,經濟方面70多項,人文方面119項。

在本輪對話與磋商舉行前,中美在南海、網絡安全等問題上的分歧被放大,甚至有分析預言本輪對話和磋商可能演變為爭吵。事實上,本輪對話延續了深化共識、擴大合作的基調,並取得諸多成果。

出席聯合發佈會的四位中美高級別官員均用「成功」、「深入溝通」等詞彙描述本輪對話。美國務卿克里表示,這是他第三次出席該對話與磋商,也是「更具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一次。

共同主持經濟對話的汪洋在發布會上表示,本輪經濟對話取得70多項重要成果,對話的成功使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更加穩定、「推進器」更有動力,為習近平主席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相關經濟議程作了重要的準備。

在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問題上,雙方重申,這是兩國經貿關係中最重要的事項,承諾繼續推進談判,改進負面清單出價,以期達成一個互利共贏、高水平的協定。

本輪對話中,中美還就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特別提款權)一事進行了深入討論,承諾在即將開始的SDR審查中尊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程序,並將繼續加強溝通。

楊潔篪表示,在戰略對話中,雙方同意加強在反恐、防擴散、執法和反腐敗、航天、科技、海關、衛生、農業、林業、交通、地方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海上問題方面,中方重申在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繼續致力於與直接當事方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是有保證的,中方希望美方採取客觀、公允的立場,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在網絡問題上,中方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並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黑客行為,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就網絡安全問題與美方開展合作。中方希望美方尊重事實,與中方相向而行,推進兩國網絡關係的改善。

克里表示,本輪對話與磋商是「更具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一次對話溝通。他表示,對話顯示出美中共同致力於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加強合作,並積極尋求解決分歧。他說,美中就分歧進行坦率的溝通,這本身就是雙邊關係成熟的標誌之一。他重申,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繁榮、穩定的中國,期待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雅各布.盧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人民幣保持升值,匯率浮動幅度增大。他表示,為了美中能夠獲得均衡、可持續的增長,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接下頁)

[NT:PAGE=$]

兩天來,雙方圍繞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深化雙邊務實合作、加強中美在亞太的合作、應對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建設性管控分歧等議題深入探討,達成120多項成果。

據新華社報導,雙方同意繼續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中方重申了在台灣、涉藏以及海上、網絡安全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美方應尊重和照顧中方利益與關切,謹慎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

中方強調,美方應該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在推進人權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中方願在相互尊重、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基礎上同美方繼續開展人權對話。

雙方深入討論了兩國在亞太地區的互動關係,同意通過各層級雙邊交往和機制性平台就亞太地區事務加強溝通與協調。中方指出,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應該本?相互尊重、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處理彼此關係,同地區其他國家一道,維護和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此外,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在白宮會見出席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等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

歐巴馬感謝習近平主席發來口信,請中方特別代表轉達對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表示很高興本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取得豐碩成果,為習近平主席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奠定良好基礎。

歐巴馬表示,相信習近平主席訪美將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和雙邊合作發展,向兩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展示美中兩個大國致力於開展建設性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國際問題專家指出,中美對話期間,不避諱談及南海、網絡安全等分歧話題,深入探討中美合作的各種可能,充分體現出兩國關係的「成熟」,此次中美「對表」,有助緩解中美戰略猜疑,將為9月即習近平主席訪美打下溫和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指出,目前,中美在經貿關係方面上了一個新台階,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越來越不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的投資更加便利,經濟融合度高,利益捆綁在一起,使得雙方發生衝突成本變大,為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創造環境,不僅對中美兩國,對亞太都是利好。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一方的強大導致另一方的恐懼,由此作出的反應,最後導致衝突或戰爭。國際觀察家注意到,目前中美關係呈現友好合作與矛盾衝突共存的兩面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在「中國之聲」指出,此次中美兩家關起門來,相互交交底、甚至在有的問題上可以相互交交心,減少矛盾,有些矛盾能克服就克服,克服不了的話也要想辦法管控分歧。

倪峰認為,相比以往,此次戰略對話更加突顯,沒什麼避重就輕,不能談。北京國際問題專家指出,此次中美在戰略上達成100多項成果,在經濟領域有70多項成果,人文方面則有119項,既解決了兩國間的一些眼前問題,也就推進戰略和安全合作達成不少共識,這將為習主席訪美創造氣氛,控制眼前爭端和推進合作,對雙方戰略猜疑起到緩解作用。(接下頁)

[NT:PAGE=$]

據德國之聲24日報導指,儘管雙方在很多重大戰略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兩國仍表示通過年度雙邊對話的形式彌合經濟政策方面的一些差異。

據法新社報導,中美雙方建議通過之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拉近雙方之間的差距。

路透社指出,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表示,中美兩國「就高標準BIT舉行磋商是有關兩國經濟關係的優先任務,承諾將加緊協商,並在9月初交換改進後的負面清單」。簽訂BIT將使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對話雙方還強調需要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對伊朗與朝鮮核項目的共同關切以及打擊極端伊斯蘭組織和支持全球發展等議題。

但是,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以及網絡安全等議題上,中美兩國間依然存在重大分歧,也是破壞兩國間信任感的主要原因。

美國國務卿克里向媒體稱,美國對於網絡駭客入侵一直存有「極大擔憂」,這其中就包括美國政府電腦網絡遭到大規模黑客襲擊。美國官方指責這一黑客行為是中國駭客所為。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則指出,國家間應該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共同合作。

在談及南中國海問題時,楊潔篪呼籲美國保持客觀中立。楊潔篪強調在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問題上中方「決心堅定」,他敦促美國尊重中方的意見。

中美對話和磋商的部分成果

戰略方面

■雙方同意加強在反恐、防擴散、執法和反腐敗、航天、科技、海關、衛生、農業、林業、交通、地方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

■雙方同意繼續落實好去年11月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與其他國家一道推動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積極成果。

■雙方就加強兩國海洋環保、海上執法、海事安全、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國際海洋事務等方面交流合作進行深入探討,達成多項合作成果。

經濟方面

■雙方重申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是當前兩國經貿關係最重要事項,認為在第十九輪談判中交換負面清單是談判的重要里程碑。承諾繼續積極推進談判,改進負面清單出價,以期達成一個互利共贏、高水平的協定。

■雙方就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特別提款權)一事進行了深入討論,承諾在即將開始的SDR審查中尊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程序,並將繼續加強溝通。

■美方充分認識到中方對出口管制問題的高度關切,承諾繼續促進和便利商用高技術產品對中國民用最終用戶和民用最終用途的出口。

■ 雙方同意加強金融合作。雙方歡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開展合作,推動中美金融基礎設施互聯。

人文方面

■在科技領域合作,雙方商定,今年下半年,中國科技部與美國國務院擬共同在華舉辦第八屆中美青年科技論壇。

■在教育領域合作,中方宣布啟動「百千萬」計劃,未來5年邀請100名美國青年領袖訪華遊學;促成雙方各1,000名優秀大學生到對方一流高校研學;每年公派1萬人赴美學習研修。

■在化文化領域交流,美國政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二百五十年以上的古蹟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於近期向中國政府移交一批所截獲的中國文物。

■在青年領域交流,雙方圍繞「中美青年政治家交流項目」、「中美學生領袖交流項目」、「中美青年職業人士研修交流項目」、「中美青年創業創新交流項目」等四個主要交流項目達成多項合作共識。

■在婦女領域合作,雙方表示,在婦女參與經濟活動經驗、反家暴宣傳、「清潔爐灶」領域等加強交流。

■在衛生領域合作,雙方商定,深化衛生政策與衛生體制改革交流,實施「中美百名醫院院長互訪計劃」。

■在體育領域合作,雙方同意加強「青少年體育交流」、「奧運項目交流」、「傳統體育項目交流」等方面的體育項目交流。

資料來源:新華社/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