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蘋果喊停開發下一代高階頭戴裝置 專注明年推出「平價版」Vision Pro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2024-06-19 02:00
根據美媒《The Information》周二 (1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由於 Vision Pro 設備銷量開始放緩,蘋果近期決定暫停研發第二代高階頭戴裝置,轉向計劃在 2025 年年底前推出功能較少且價格更實惠的產品,內部代號為「N109」。
據了解,蘋果已經通知至少一家供應商暫停第二代高階 Vision 頭戴裝置研發工作,而且蘋果員工透露,該公司在過去一年內逐步降低 Vision Pro 的開發優先等級並減少該計畫員工人數。
蘋果 (AAPL-US) 對上述消息並未正式回應,截稿前盤中股價下跌 1.37%,每股暫報 213.70 美元。
報導指出,此舉是蘋果在先前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推出 VisionOS 2 後採取行動。蘋果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其售價 3,500 美元的 Vision Pro 設備銷售開始放緩,以及對產品線和研發重點的重新評估。據悉,蘋果正在效仿 Meta Platforms(META-US),專注於開發功能更少且價格更實惠的 Vision 版本,計劃於 2025 年底前推出。
市場對 Vision Pro 的使用回饋不佳,有人批評該設備內容匱乏、舒適度差、使用場景有限,一些用戶因此停止使用。蘋果為因應這種狀況,於是在 WWDC 推出 VisionOS 2 作業系統,解決用戶抱怨並再激起市場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蘋果計劃在 6 月底開始向包括中國、日本、澳洲和歐洲等主要國家在內的國際市場開賣 Vision Pro,但有家製造該頭戴裝置零件的供應商收到蘋果預測 8 月需求減弱的消息後,已在 5 月把產量削減一半。這家供應商員工透露,蘋果今年最多生產約 50 萬台設備,並且預估到 8 月不會增加產量。
「平價版」頭戴裝置:售價 1,500 美元、重量更輕
根據報導,擴增實境 (AR) 市蘋果最大賭注之一。該公司計劃用輕便的 AR 眼鏡取代 iPhone,而 Vision Pro 是吸引消費者和開發商對 AR 技術產生興趣的第一步。蘋果一開始計劃把 Vision 產品線分成兩款,類似 iPhone 的標準版和 Pro 版本。
蘋果在 2022 年開始研發一款價格更便宜的 Vision 系列產品,內部代號為「N109」。該公司的目標是讓這款產品價格與高階 iPhone 一樣實惠,後者的零售價格最高可達 1,600 美元。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對所謂「平價版」Vision 產品的目標價格約為 1,500 美元。
不僅如此,有媒體去年報導過蘋果這款便宜版本的一些功能,稱將保留高階顯示器,但攝影鏡頭數量更少、頭帶更簡單、揚聲器更小。據蘋果供應鏈人士透露,蘋果還試圖讓 N109 的重量至少比 Vision Pro 輕三分之一,因為一些用戶抱怨稱,Vision Pro 的重量高達 650 克 (1.43 磅),長時間佩戴不舒服。
此外,雖然 Vision Pro 顯示器是該設備中最昂貴的組件之一,但蘋果希望便宜型號能保留 Vision Pro 的超高階顯示螢幕,所以蘋果去年的重心轉向了降低初代 Vision Pro 零組件成本,但同時也開始升級版 Vision Pro 顯示器的研發工作。
據悉,到目前為止索尼 (Sony) 一直是 Vision Pro 顯示器的唯一供應商。但蘋果一直在與中國公司 Seeya Technology 合作,計劃明年生產更便宜的顯示螢幕以取代索尼,不過 Seeya 迄今為止一直在努力達到蘋果的標準,合作有可能會失敗。
雖然蘋果最初目標是在 2024 年底推出這款更實惠的產品,但截至今年早些時候,蘋果仍未推出 N109 的原型機。蘋果一直在努力尋找降低該版本成本的方法,同時又不損失太多關鍵功能,這意味著產品的推出日期可能會延遲到 2025 年底。
消費者需求試金石 新一代高階頭戴裝置會恢復研發
分析指出,儘管蘋果未來可能會恢復高階 Vision 產品的研發,但目前暫停開發下一代高階頭戴裝置可能會對 AR 和虛擬實境 (VR) 產業產生影響,因為這些產業將頭戴裝置視為消費者對高階裝置需求的試金石。
例如,Meta Platforms 在蘋果宣布 Vision Pro 五個月後啟動一款新高階頭戴裝置的研發,內部代號為「La Jolla」。在此之前,Meta 在 2023 年 1 月看到售價 1,500 美元的 Quest Pro 銷售疲軟後,取消生產更昂貴的 Quest 頭戴裝置計畫。這項消息是媒體引述 Meta 前員工消息透露,但 Meta 發言人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有產業分析師指出,更便宜的 Vision 頭戴設備可以讓 AR/VR 技術更普及,擴大蘋果在 AR/VR 領域的市占,同時也讓蘋果能夠與 Meta 的 Quest 等競爭對手一較高下,不過潛在挑戰包括降低成本的同時維持產品品質。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