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工業技術與資訊〉掌握永續能源發展新契機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3-06-17 09: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全陽地熱電廠在2022年開始運轉,裝置容量達500KW,為臺灣地熱發電寫下新里程碑。

撰文/陳怡如

2050 淨零排放呼聲正熾,不少國家紛紛啟動低碳能源新方案,發展新及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包含太陽光電、風力、地熱、生質能等,還有備受關注的氫能,都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綠色新能源。臺灣已有不少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領域,為綠能發展找到新契機。

面對迫切的氣候變遷危機,世界各國紛紛透過改變能源使用結構,發展低碳能源,積極朝淨零目標前進,「『創能』對淨零排放很重要,也就是創造低碳和無碳的能源」,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說。

在減碳風潮下,「再生能源將主導未來的電力結構,」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預估,2050 年 90% 的電力將來自再生能源;國發會也預估,臺灣 2050 年 60% 至 70% 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其中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主要綠電來源。

「技術創新則是達成淨零排放的核心,」萬皓鵬說。國際能源總署(IEA)盤點淨零需要超過 400 項新興技術,近半數仍屬發展中階段,除了風光電需持續創新布建外,前瞻能源如地熱、海洋能、氫能等技術創新,更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尤其這幾年氫能備受國內外關注,工研院也在 2022 年發表了「臺灣 2050 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協助產業掌握氫能商機。


終極潔淨能源 氫能正夯

從重電業起家的中興電工,早在 15 年前便投入新能源研發,布局氫能產業多年。中興電工營運長沈頌欽引述能源總署(IEA)資料表示,未來 10 年國際上有兩大淨零趨勢,一是車輛電動化,二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氫能扮演重要角色,「雖然氫能不是占比最高,卻是再生能源的最後一塊拼圖。」

沈頌欽認為,「2023 年至 2025 年是氫能產業關鍵的 3 年,決定未來 2026 年至 2030 年全球氫能技術應用發展。」臺灣也不能在這全球超過新臺幣 10 兆元的產業缺席,這幾年,中興電工積極發展氫能移動載具,把低功率載具或商用車輛拆分成各種系統模組,透過設計、認證到量產一站式服務,快速量產具備價格優勢的氫能車,目前已開發出商用低功率氫能二輪車與三輪車。今年中興電工在華亞園區打造的氫能製造中心已正式啟用,未來將負責關鍵零組件的生產,持續投資氫能產業。

光宇應用材料董事長陳嘉雄認為,「講到新能源,大概都會講到氫能,因為氫氣是人類最乾淨、終極的能源,但要如何有效的取出應用,就是一大課題。」擁有全世界獨家創新的半導體廢砂漿回收再生專利技術的光宇,便從循環經濟中找到機會。

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半導體業每年大約會產生 6,000 多噸的廢矽砂。光宇在處理這些廢砂漿的過程中,會產出純度 99.9% 的氫氣,透過純化系統將氫氣純度提高至 99.999% 後,可將氫氣應用於工業用途或發電上。光宇和工研院合作,已將自產的綠氫用於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目前實際用於自家工廠發電,成功取得臺灣第一張、也是全球第一張氫能發電的綠電憑證。

地熱發電 為臺灣綠能注入活水

臺灣位處太平洋火環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可望為臺灣的綠電版圖注入新活水。其實世界各國對地熱發電並不陌生,至 2022 年為止,全球地熱發電已達 16.1GW 的規模,前十大的地熱發電國家包含美國、印尼、菲律賓和土耳其等。

全陽地熱從 2017 年起進駐臺東金崙地區進行地熱發電開發,電廠在 2022 年開始運轉,裝置容量為 500KW,為臺灣地熱發電寫下新的里程碑。全陽地熱董事陳希聖表示,在建置金崙地熱發電廠的過程中,「我們想要學的不只是採購,而是整個地熱 A to Z 的學問,從鑿井到發電再到監控。這一廠我們花了 4 到 5 年的時間,也讓團隊學到一些非常不容易拿到的知識。」

全陽地熱將這些經驗用於更多地熱開發上,目前團隊正在金崙場址做第二階段的開發,裝置容量同樣也是 500KW,預計今年底可以上線發電;同時也在金崙附近尋找第二個場址,裝置容量 4MW,朝更有規模的電廠邁進。

立足醣經濟 開創生質能商機

因應淨零時代,永豐餘集團也成立「永豐能源」,瞄準循環經濟和智慧能源。永豐能源董事長、同時也是永豐餘集團碳管理事業群負責人葉惠青指出,永豐餘呼應淨零趨勢,要從「醣經濟」談起。

從最初造林開始,透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後,達到固碳作用形成碳匯;經光合作用轉換成水、氧和葡萄糖,葡萄糖再聚合成多醣體,衍生出有機化合物,包含澱粉和纖維,再透過科技的方式,轉化成不同原料,便可應用在非塑材料以及低碳能源領域。因此碳匯、非塑材料、低碳能源成為「永豐餘的醣經濟,朝向淨零排放,也可說是循環經濟。」

在循環經濟的架構下,永豐餘也投入生質能的發展,像是在永豐餘旗下中華紙漿花蓮廠,打造臺灣最大的木質素生質發電系統,裝置容量達 20MW。永豐餘也建置全臺首座零燃煤汽電共生固體再生燃料(SRF)鍋爐,將廢棄物轉為 SRF,做為替代燃料,提供廠內用電,並解決廢棄物處理的壓力,一個月就能處理超過 5,500 噸 SRF;還有全臺灣最大的沼氣發電系統,每年減少燃煤使用超過 2 萬 4 千噸,為淨零轉型加速向前邁進。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73 期 2023 年 5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