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從「地溝油」到「土坑酸菜」 康師傅到底怎麽了?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2-03-21 12:40
最近央視的 3·15 晚會,對喜歡吃酸菜的中國消費者來說,留下不小陰影。
央視 3·15 晚會的電視畫面顯示,工人穿著拖鞋、或光著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幹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做的酸菜,防腐劑是超標的,夏天一般會超標 2-10 倍。」被曝光的酸菜企業中,湖南省華容縣的插旗菜業公司受到關注。
插旗菜業的官網顯示,旗下擁有「插旗」、「華容道」、「俏巴陵」、「嚴大師」四大品牌,銷售遍布中國 20 多個省份,國外銷售遍及日本、南韓、美國、澳洲等 10 幾個國家,與康師傅 (00322-HK) 、統一企業(中國)(00220-HK) 、肯德基、麥當勞 (MCD-US) 等知名企業建立產品代加工、原料供應等方面的合作。
節目播出後,相關企業火速在第一時間回應。
統一說:「湖南插旗自 2012 年 12 月開始,已不再是公司酸菜包原料的供應商。」統一並已全面封存相關酸菜包產品,並在市場監管局參與下,一起進行品質檢測。
這起事件對康師傅的衝擊最大。3 月 15 日當晚,康師傅發聲明致歉,表示插旗菜業是酸菜供應商之一,康師傅已立即終止供應商資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酸菜包產品,配合監管部門調查。
長期以來,「老壇酸菜」都是中國泡麵市場的佼佼者,是「小雞燉蘑菇」的對立面。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老壇酸菜」在泡麵市場的市占率超過 20%。
「土坑酸菜」亂象讓不少微博網友大呼「還我青春」、「葬送了整個學生時代」。
負面情緒同樣出現在市場上。康師傅與統一 3 月 16 日在香港的股價一度重挫逾 10%,多家超市與電商平台同步下架「老壇酸菜」相關食品。
成也酸菜敗也酸菜
事實上,統一是最先在大陸推出老壇酸菜口味泡麵的業者。
相較於康師傅在大陸順風順水,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統一,始終拿不準消費者的口味。直到 2008 年,統一臥薪嘗膽的日子終於看到了頭。
那一年,連續虧損的統一決定將在四川頗受歡迎的老壇酸菜麵,列為全國性食品,統一也靠著老壇酸菜麵,重上牌桌,市占率回升至第二。
康師傅隨即奮起直追,並利用渠道優勢,將自家品牌酸菜牛肉麵推至全中國。從彼時的鋪貨速度來看,康師傅是統一的三倍,新品推出七天後,就能在全國 30 多萬家零售商店上架。
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的銷售額逼近人民幣 50 億元,這一年康師傅與統一在酸菜麵市場的比率約為 47:53,差距不大。同年年底,康師傅內部還定下兩大來年戰略目標,第一是母公司完成逆襲,頂新集團要超越統一集團,第二是打垮統一老壇酸菜麵。
然而,康師傅卻打爛手上的一副好牌,分水嶺就是食安事件。
2014 年 9 月,康師傅在台灣使用「地溝油」等劣質豬油原料,受各界口誅筆伐,但康師傅發布公告,聲稱在大陸製造與銷售的所有泡麵,都不涉及台灣劣質豬油。
2017 年 1 月,康師傅母公司頂新集團宣布,「不再向台灣生產銷售泡麵產品,會將全部精力放在中國」,台灣康師傅解散,但彼時的大陸市場,康師傅早已毀譽參半,股價與市值大幅下跌。這起風波也波及統一。
而這次「土坑酸菜」事件,無論對康師傅還是統一,都造成極大品牌與銷量損失。
朱丹蓬表示,食安事件重創消費者信任,這也更多提醒企業,食安監管的觸角應該前移。
現代意義的食安維護是系統工程,上游加工廠出問題,同樣牽涉下游品牌方的責任,尤其是大品牌,重量級企業的供應商挑選與產品品質把關,應有一套嚴格標準與制度。
消費者應該追問的是,插旗菜業這種連衛生指標數據都沒有的廠商,如何進入「康師傅們」的採購名錄?這背後涉及更多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且從目前泡麵市場的低迷程度來看,此事件更重創整個產業。
增收不增利 漲價自救難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康師傅與統一幾乎伴隨綠皮火車,一起見證中國經濟飛速成長。
直到 2014 年,中國泡麵市場的銷量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行動網路帶動外送平台,擠壓泡麵市場的空間。數據顯示,2014 年至 2017 年,中國外送訂單數從 3 億激增至 55 億筆,但泡麵銷量從 351 億包降至 295 億包。
在這樣的當口下,康師傅與統一希望撕下「不健康」標簽,擁抱「消費升級」,透過「高檔化」與「食品漲價」,換取更多利潤。統一湯達人、康師傅速達麵館都是此一時期的產物,增利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然而,時序進入 2021 年後,泡麵產業的危機進一步惡化。
數據顯示,泡麵產量出現「斷崖式下降」,從 2017 年的 1,103.2 萬噸一口氣降至 2018 年的 699.5 萬噸,2019 年進一步降至 573.3 萬噸。2020 年,在疫情帶動下,中國泡麵市場一度回溫,但 2021 年再次回落。
統一企業(中國)在 3 月 7 日率先發布去年財報,營收年增 10.8% 至 252.31 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毛利率下降 2.8 個百分點至 32.6%,淨利衰減 7.7% 至 15.01 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統一的飲料業務營收為 147.38 億元,年增 17.3%,且茶飲料和奶茶食品的業績穩步成長,但泡麵品類銷售收入為 90.07 億元,較 2020 年減少 4,780 萬元。
康師傅的情況看起來也不太妙。去年上半年,康師傅控股營收年增 7.47%,但毛利率下降 2.38 個百分點,淨利更銳減 14.50%。這代表統一與康師傅都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一種常見的說法是,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泡麵業者,再度面臨「跨維打擊」。對於新時代速食愛好者,泡麵已不再是唯一選擇,自熱食品、預制菜獲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白家食品透過紅油麵皮、四川米線等食品「出圈」(意指某一食品暢銷的程度超過基本盤,被更多圈外消費者知曉),杭州微念的螺螄粉,也在李子柒的品牌加持下成為爆款。
短期來看,泡麵業者不會退出歷史舞台,但成長率趨緩是必須面對的事實,且在強敵環伺下,傳統泡麵幾乎不再有漲價空間,這意味著泡麵業者想要保持一定市占率,必須做到真正的食品創新與品牌升級。
目前來看,無論是康師傅、統一,還是其它品牌,未來比拚的重點仍是健康、美味及性價比,其中食安尤為關鍵。
- 川普高關稅啟動!聯準會利率決策增變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