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書摘〉絕不要壓抑慷慨的衝動

天下雜誌 2022-02-23 09:57


有一天,我們家前廊忽然出現兩個很大的板條箱,上面的地址顯示是比爾寄來的。我和瓊安打開箱子,發現裡面有幾十瓶法國、義大利和加州產的美酒。我打電話給比爾,問他怎麼突然送我們這麼好的禮物。「我們的酒窖碰上庫存過多的問題,需要騰出一些空間來放新酒。我們覺得,如果你們能拿走一些酒,真是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比爾很懂得如何讓別人接受他的慷慨餽贈,而且還講得好像你幫了他一個大忙。比爾家的酒窖很大,我們很懷疑他是否真有庫存過多的問題。有一次和比爾共進晚餐時,瓊安和我曾提到他選的酒真不錯,我們都很愛喝。當時我們的經濟能力還不足以在家中私藏這樣的美酒,所以比爾決定和我們分享美酒,讓我們開心煩惱著怎麼樣把幾十瓶美酒,塞進我們小小地下室的架子上。


在著名的傑出企業領導人中,比爾很容易讓我聯想到惠普公司(HP)的共同創辦人威廉.惠烈特。惠烈特認為,公司對所有相關人士都負有責任,應該讓努力工作、促使公司成功的人分享他們協力創造的財富。惠烈特走在時代前端,早在 1940 年代,就開始具體實踐他的想法,當時這樣的價值觀尚未在美國企業界蔚為風潮。惠普公司是率先為長期雇用的員工推出利潤分享和配股制度的科技公司之一,惠烈特更是第一批承諾捐出大筆財富的科技巨擘。他經常提到一句奉行不渝的簡單標語:「絕不要壓抑慷慨的衝動。」無論打造企業,或活出自己的人生,惠烈特都恪遵這個信條。

比爾和我都深受惠烈特啟發,比爾欣然採納惠烈特的慷慨作風。他認為美國夢不只關乎自己的成功,更關乎有機會貢獻己力,幫助別人,也許奉獻的是金錢或時間,或為理想奮鬥,或報效國家,或教導下一代,或為實現信念不惜置自己於險地。就比爾而言,他全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多。比爾的慷慨作風非但沒有消耗他的能量,反而帶來相反的效應。由於他如此慷慨大方,對別人付出這麼多,帶來別人的回饋,於是他更加心懷感激而付出更多,於是進一步增強他的能量。慷慨-能量的飛輪轉了一圈又一圈,在比爾一生中,累積了巨大動能。

 

 

何時該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比爾初出茅廬時,在一家享有盛譽的會計公司開啟職業生涯,擔任會計師。事業蒸蒸日上,他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晉升為公司合夥人。

那麼,比爾對於即將來臨的升遷機會有何反應呢?

他辭掉工作。

「我一直有個偉大的夢想,想要跨出創業的大步,建立自己的公司。」他告訴我當時的心情。「我覺得成為合夥人後,我可能會被牢牢綁在舒適安逸、備受尊崇的位子上,我可能因為過於安逸,更難放手一搏。」所以,就在公司準備升比爾為合夥人的時候,他拋棄了可能扼殺創業夢的舒適感和安全感,逼自己走出去跨越深淵。

別忘了,在那個年代,大家都追求名望和中上階層的安全感,認為創業是瘋狂冒險家的怪誕職涯選擇,結婚不久、家有幼子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會放棄眾人皆踏上的安穩道路,順利邁向成功,而寧可面對諸多不確定和風險。然而如果你想實現幾乎不可能的夢想,就必須在關鍵時刻,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比爾相信,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實現大膽的夢想,是因為他們無法在關鍵時刻放手一搏。

千萬不要誤會,比爾並不是鼓勵大家隨便挑個目標,就莽撞孤注一擲。他乃是經過審慎選擇,才大膽投入,踏上不歸路。重點是:沒錯,把所有籌碼都押在勝算極低的夢想上,有極大的風險,但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無法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那麼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更是趨近於零。

在比爾看來,留在會計公司的話,他的人生會按部就班,沒有太大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攤在眼前,一目了然,只要不越線,幾乎鐵定會有個美好結局。然而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比爾做的選擇。你可以放棄人生的確定感,不再試圖將人生塗抹成一幅美好的圖畫,和其他人的人生大同小異的美好圖畫,反而讓人生從空白畫布開始,你可以在上面盡情揮灑,創造一幅傑作。

後來,我也面臨我的關鍵時刻。我在大學任教第五年時,碰到了根本的人生抉擇。我可以踏上眾人皆選擇的道路,追求傳統學術生涯,拿到博士學位,再花幾年時間,一步步往上爬,直到拿到教授終身職。我也可以跨出學術界,奮勇開闢一條自己的路,大膽押注在自己的研究和著述上。

多年來,不時有學生問我,「教授創業」這觀念本身是否就隱含矛盾。畢竟學術界的終身職制度及工作保障,怎麼可能和創業所面臨的風險及不確定性相提並論呢?於是我想:「何不把兩者顛倒過來,與其教授創業,何不乾脆變成創業的教授?」

我告訴比爾我想當個「自雇型教授,成為自我資助的講座教授,也授予自己終身職」時,比爾覺得我的想法太奇怪了,也不可能行得通。他認為我天生適合教書、做研究、寫作、當教授,起初建議我不妨設立一個比較傳統而穩定的學術平台。我告訴比爾,我仍然會教書、做研究、寫作、當教授,只是不在大學裡做這些事,他對我這毫無根據的大膽想法,深深不以為然。

於是我提醒比爾,他自己也曾碰到需要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時刻,在晉升合夥人的前夕辭職。「當時你為了創業,放棄成為合夥人的機會,很多人為你擔心,假如你把他們的話聽進去,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注意到他臉上閃現一抹微笑,卻沒有回答我。回頭來看,我猜比爾當時是在考驗我,看看我是否真的堅信「自雇型教授」的想法,願意全力以赴,也因為關心我,而挑戰我的想法。

瓊安和我果真大膽踏上不歸路,不再回頭,那可說是我們的「賽爾瑪與路易絲時刻」。在經典電影《末路狂花》最後一幕中:賽爾瑪和路易絲開著敞篷車,兩人的手緊緊握著,加足馬力,全速朝大峽谷衝過去(雖然,和賽爾瑪與路易絲不同的是,我們其實想飛越峽谷,在另一端安全落地)。我們幾乎失敗了,有一度現金枯竭,覺得快撞上懸崖,粉身碎骨。但如果我們一直留著後路,輕易就可回去史丹佛,過著安逸的日子,我想我不會有這番作為,不會那麼全心投入,於是成功機率也會從微乎其微,跌落到零。

如果你一直保留選擇的餘地,不痛下決心,那麼就會像這樣…… 在開放選項、不痛下決心中,度過你的人生。

 

 

來源:天下雜誌出版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