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書摘〉生活駭客的五十道陰影

究竟出版 2021-07-06 15:55

對布赫海特來說,任何系統都受制於兩套規則:覺得事物該如何運作的感知規則,以及現實中的實際規則,這正是駭客的力量所在。他認為,在大多數複雜系統中,這兩套規則的差距非常大。有時我們得以瞥見真相,發現某個系統的實際規則;一旦知道實際規則,就有可能發揮「奇蹟」──做出違反感知規則的事。例如,一名電腦駭客可以利用程式正常預期行為與現實中緩衝區溢位(簡單來說,就是指針對程式設計缺陷,塞入超過緩衝區所能容納的資料,破壞程式執行、趁機取得程式甚至是系統的控制權)之間的差距上下其手(例如針對目標電腦輸入惡意程式碼)。當然,駭客攻擊不只限於電腦。

在討論電腦駭客時,人們經常使用老電影裡的一個比喻:針對同樣的系統弱點,白帽駭客會修復它,黑帽駭客會惡意地利用它,灰帽駭客則介於兩者之間:他們可能會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進入系統,卻幾乎不會造成傷害。哈柏決定在聖誕假期結束後將智慧水壺退貨,就是種淺灰色駭客的行為。如同里特曼和其他人發現的,想讓智慧水壺透過無線網路正常運作並不容易,因此,在沒有收據的情況下退貨雖然違反了規定,倒似乎沒那麼惡質。

但如果哈柏使用同樣的技巧,卻選擇把東西退給另一家商店,好拿到未折扣價的退費呢?這等於哈柏詐欺了第二家商店,比起當初購入的特價,他能拿到更多現金,這下子他的帽子顏色變得更深了。

生活駭客網站〈沒收據也能退貨──幾乎所有商品都適用〉一文出現在萬聖節前的「邪惡週」主題底下。該網站的編輯們寫道,這樣的貼文雖然有點半開玩笑,卻反映出知識就是力量,至於用這種力量行善或作惡,取決於你自己。邪惡有時情有可原,甚至可以幫助你對抗邪惡:學習如何破解密碼,可以教你強化安全措施;更加了解謊言和操縱,讓你有能力看穿這類策略──或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下使用它們。

這種理由聽起來幾乎可說是權術至上,還顯露出某種技術傾向和個人主義的心態。但一件事究竟是好是壞,不僅取決於個人。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代替道德的絕對性: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分辨一名生活駭客有害或有益?又是對誰而言?接下來,我們會經常回到這個問題。

沒有收據就退貨的駭客行為顯然是出於對個人利益的關注,但如果哈柏把智慧水壺拿到他當初購買的商店去退、拿回與當時同樣的金額,並沒有所謂的傷害可言。只是如果每個人都使用這個方法,會變得怎樣呢?

這個問題就是康德所謂「定言令式」的一個例子:只做你希望每個人都做的事。第一種情況是,把一只無法使用的智慧水壺退回原購買商店、拿到跟當初購買時同樣的金額,這是無害的;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世界將因此變得更糟。這種行為本身就帶有詐欺的意味,店家也會因此採取更加嚴格的退貨政策,反而會傷害到其他消費者。

康德的定言令式將道德考慮的範圍擴展到個人之外。我們可以問,如果一項駭客技巧是普遍的,也就是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這方法還能持續有效嗎?它有益嗎?這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好嗎?

讓我們看看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鮑伯,萬宙商信(Verizon)的一名開發人員,被發現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給一家中國公司。包括軟體開發人員在內,許多美國員工都對公司把業務發包給海外公司感到焦慮,覺得這可能導致自己遭到裁員。鮑伯也把工作外包出去,但仍保住自己的飯碗。他把兩成工資付給別人,換來每天上網看貓咪影片的日子。他把公司業務變成自己的優勢,駭進了這個系統。

很顯然,鮑伯的駭客行為是出於自身利益,也並非普遍。它之所以有用,因為這是暗中進行的單一案例。這項行為有可能傷害他人,鮑伯的不誠實使雇主身處風險之中;它無法通過康德的檢視,因為我們不會希望這種不誠實的行為是普遍的。

還有一些生活駭客技巧可能在無意中傷害使用者和他人。想想高生產力駭客技巧與整型手術的相似之處吧。在個人層面上,整型手術是一種能提高生活品質的自我提升法。它可能會出錯,使事情變得更糟;而且表面的強化,只能暫時緩解深層需求,形成一個不斷干預卻永遠無法獲得滿足的惡性循環。 普遍來說,我們很難斷言整型手術對所有人是好還是壞,生活駭客也是如此,尤其論及自我提升的社會涵義時,情況又會變得更加複雜。增強的動力通常是社會性的,也就是說,一旦開始推動,標準就會不斷提高,反而使得滿足感越來越遙不可及。一個人變美後,會讓其他人覺得自己更醜。

有些提高生產力的技巧相當有效:提高產能的關鍵,是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而不是把行程表塞爆。有些技巧是行不通的:喝大量的水然後憋尿,應該可以讓你更專注,事實上卻有可能讓你更分心。而且就像某些手術一樣,有些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有些則永遠無法讓人滿意。塞爆行程表是一項錯誤,而且生產力再怎麼提升都永遠嫌不夠。到最後,生產力的提高反而讓每個人都被迫面對更多要求,包括生產力的再提升。

這些都是數位時代的陰影。在這個時代裡,人們進行廣泛的互動、各種設備無所不在,並有許多科學問題等待解決;此外,我們可以遠端工作、家事外包、追蹤和測試生活中的每一項指標(從心率到發送出去的電子郵件)。藉由思考鮑伯這樣的案例,我們可以確定人們認為值得的事物中蘊含著哪些固有價值,以及這麼做的有效性及後果。

 

 

來源:究竟出版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