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高燦鳴:格芯定位可能是緩解全球晶片短缺的關鍵
鉅亨網編譯張博翔 2021-06-23 13:08
GlobalFoundries (格芯,格羅方德) 周二 (22 日) 宣布將斥資 40 億美元大幅提高新加坡廠產能,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 (Tim Culpan) 認為,在全球晶片短缺之際,解決問題的關鍵可能就掌握在擁有成熟製程、擁有全球布局的格芯手中。
格芯的產品常被冠上「傳統」、「成熟」等形容詞,但執行長柯斐德 (Tom Caulfield) 認為「產品組合多樣化」更為貼切,且只有這樣的角色才能緩解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
相較於產業內競爭對手台積電 (2330-TW)、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都極力研發先進製程,格芯並未加入戰場,且正因產能不足而深陷困境。然而柯斐德說:「晶圓代工業專注於個位數奈米製程,已經把自己逼到絕境,但實際上,汽車生產缺少的是 45 或 65 奈米製程的晶片。」
高燦鳴表示,儘管包含台積電的前三大廠都在先進製程方面獲得市場讚譽,但實際上現今大多數半導體不需要最先進的技術,包含無線通訊、控制面板、電源管理或微控制器 (MCU) 等,都使用十年前就亮相的技術。
高燦鳴認為,這便是格芯斥資 60 億美元將在 2021 年和 2022 年提高全球產能的原因。該公司計劃將新加坡廠的產能提高約 50%。
與台積電預計未來三年內花費 1000 億美元投資相比,高燦鳴認為格芯此舉更能進一步解決當前的晶片短缺的問題。台積電為蘋果、高通和輝達提供客製化先進製程晶片,但去年 40 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只占營收的 28%,且只有 3% 的銷售額來自汽車業。
格芯正在自我推銷,該公司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排名第四,並計劃首次公開募股 (IPO),估值上看 300 億美元,還試圖說服全球各國政府為其擴產提供資金,最新的新加坡投資案便是一例。
跡象顯示市場需求確實仍存在,格芯新加坡大部分產能資金是由渴望確保未來幾年供貨的客戶所提供的預付款。格芯最大競爭對手之一聯電 (2303-TW) 也於 4 月宣布,客戶正在為新台幣 1000 億元的擴廠案提供資金,以確保供給。
重要的是,高燦鳴說,這樣的預訂供給的模式並非針對先進製程,現今的客戶希望確保能夠獲得成熟製程的產品。今年 2 月才格芯宣布已與美國國防部簽約,成為紐約州北部生產 45 奈米製程晶圓廠的客戶。
柯斐德強調,相較於其他業者,格芯能提供一項特殊優勢,那便是遍布全球的產能。台積電目前幾乎所有產能都在台灣,三星主要在南韓,英特爾在美國的比重很大,而格芯在新加坡、紐約與德國產能平分秋色,皆為 3 成。
柯斐德認為,這樣的平衡能夠讓政府和客戶相信該公司並未過度依賴單一地區,鑑於去年衍生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隱憂,此優勢非常出色。這顯示隨著全球晶片業不斷砸錢加速技術領先優勢,落居後頭的人也能享受自己的戰利品。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