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為何為暫時現象?聯準會數據一文看懂
鉅亨網編譯張博翔 2021-06-10 16:00
美國 4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 4.2%,創 2009 年以來最大增幅,不過,從美國政府機構眾多數據發現,目前通膨可能如聯準會 (Fed) 所說,是由市場供需差距造成,而非普遍通膨循環, 1970 年代的惡性通膨可能不會發生。
MarketWatch 專欄作家 Rex Nutting 表示,實際上,商品價格提高並非等同於真正的通膨循環,若二手車、電腦等價格因為需求成長過快而上漲,那便僅是相對價格的變化,這在決定價格的供需市場中不斷發生。
相對價格變化是買賣雙方改變經濟行為的主要訊號。若因半導體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這便向供給方釋放強而有力的訊號,必須提高產量、尋找替代來源,或尋找替代品。
若因為防疫政策導致價格降低,便意味著供給方要減少實體服務,提供更多外送食品、串流媒體等產品。在價格訊號的幫助下,特定市場的供需可以迅速達到新的平衡。
因此,價格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機制,並不會時時刻刻在所有市場中引發通膨或通縮。央行會注意到這些變化,但不會隨時干預,除非變得普遍且持續,以至於各市場開始以釋出對整體市場未來通膨預期,而非自身市場狀況。
所幸目前許多市場上的買賣雙方預計未來通膨不會加速上升,根據克利夫蘭聯準銀行表示,未來 10 年的預期通膨率仍低於 2%。這意味著儘管近期物價飆升,但長期通膨預期仍然溫和。
此外,由下圖所示,舊金山聯準銀行研究發現,潛在通膨的步伐 (橘線) 一直相當穩定,而過去出現的大部分價格上漲 (綠線) 是由於特定市場的供需衝擊,而非實質通膨。
這也是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表示有證據表明目前物價上漲可能僅是暫時現象的證據之一。
克利夫蘭聯準銀行將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製作截尾 (Trimmed mean) 平均數指數,去除極端值的變化後,作為長期潛在通膨率,因此儘管 4 月許多市場價格通膨大幅飆漲,過去一年的潛在通膨率仍為 2.4% 沒有明顯上升的跡象。
Nutting 指出,另一種分析是否出現通膨循環的方法是觀察黏性價格的變化,例如租金或保險費,這些價格加速上漲,表明這些市場雙方預計通膨將會走高。
舊金山聯準銀行將通膨區分為景氣周期性價格,與會隨著特定產業而變動的非周期性價格,發現 3、4 月價格上漲都不是潛在通膨上升。這些證據都意味著目前的通膨飆升為短暫現象,許多市場只是在供需上做價格平衡。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