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銀行業績掛帥雙高壓力 成競爭力最大絆腳石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20-11-29 15:30
又到了年底銀行招募新進員工的高峰期,今年多家公股銀行所釋出的職缺主要仍以一般行員與理財專員為主,除了填補退休人員缺口外,事實上,銀行為拚財管手續費所衍生的業績掛帥風氣,導致人力快速流失更迭,讓公股行庫難以擺脫高齡化、高流動率的「雙高」命運,堪稱當前行庫培養人才的最大危機。
公股銀行工作穩定,以及金融業「金飯碗」光環加持,過去是畢業新鮮人求職首選之一,但這幾年在市場高度飽和,銀行利差持續縮水的衝擊下,讓銀行戰場轉向財富管理,為衝刺手續費收益不只理專、就連基層員工也將行銷業績列為 KPI 考核項目之一。
在全員行銷的企業文化下,銀行員工自掏腰包參與新基金 IPO 募集已非新鮮事,在薪水有限、投資盈虧自負與業績掛帥的多重壓力下,讓新進員工紛紛打退堂鼓,導致公股行庫必須年年招募年輕新血,一年二招、三招更成常態。
對於銀行頻繁招募新員工,表面上是為了填補退休潮的人力缺口,但從部分銀行每年大規模招募年輕新血,但員工平均年齡卻仍居高不下來看,高流動率恐怕才是銀行人力版圖的最大危機。
過去銀行主要靠利差息收為主要獲利來源,以公股行庫來說,利息與手續費收益占比大約 7:3,但近三年隨著利率持續探低,讓銀行轉攻財管業務力拚手續費版圖,去年銀行手續費收益幾乎追上利息收益,比重拉近至 55 波。
而也正是這種衝刺手續費加上業績掛帥的氛圍,讓銀行這幾年對理專幾乎採取高標業績政策,有基層員工私下透露,說銀行的金融商品都是員工自掏腰包買的其實並不為過。
事實上不僅理專與行員人力需求短缺,在金融科技與法遵需求下,讓資訊、法遵等人才也是市場競相爭搶的對象,但在業績至上的企業文化下,難免讓員工入行後發現與想像的不同,或是其他行業待遇薪酬更高,導致員工離職率高,自然也不利銀行競爭力。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