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因素齊聚!大豆價格可能飆升至6年高點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20-09-19 14:12
隨著反聖嬰現象 (LaNiña) 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全球大豆供應將更加緊繃。
反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可能影響全球天氣以及各地的農作物。
近期因中國需求增加,大豆價格已大幅上漲至 2 年高點,如今可能因天氣影響而使產量下降再進一步推高價格。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11 月黃豆期貨週四收高 17-1/4 美分,每蒲式耳 10.28-1/2 美元,此前觸及 10.32-1/4 美元,為自 2018 年 5 月以來最高價格。
今年迄今大豆價格已上漲近 8%,且自 3 月低點大漲了 25%,與大盤走勢背道而馳。彭博大宗商品指數 (BCOM-US) 今年迄今下跌近 11%,而彭博大豆分指數今年迄今上漲近 4%。
發行 ETF 的 GraniteShares 投資組合經理 Jeff Klearman 表示,在今年反彈之前,大豆處境艱困,面臨包括「中國新冠病毒和非洲豬瘟挫傷需求、全球預計供應過剩、以及美元強勢」等不利因素。
Klearman 指出,全球各地的肉類加工廠被迫關閉以防止新冠病毒傳播,進而降低了牲畜與豬肉的需求,因此用來作為動物飼料的大豆需求也隨之下降。
Klearman 表示,今年美元走疲、美國中西部的天氣乾旱、中國需求強勁、肉品加工廠復工,以及中國的豬瘟威脅「減輕」,這些全部有助於推動大豆價格上漲。
Teucrium 交易公司總裁 Sal Gilbertie 指出,中國一直是大豆的主力買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避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截至 8 月底的 2019-2020 農事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創下 9800 萬公噸紀錄,預計 2020-2021 農事年也會再次刷新紀錄,一些人甚至估計會超過 1 億公噸。
Gilbertie 指出,中國農作物產量遭天氣影響而下降,且中國「積極地」重建豬群數量,因此中國夏季對農產品的需求「異常大量」,倘若中國生產問題比預期更嚴重,全球大豆供需狀況將更加緊繃。同時,中國習慣在價格低檔時買進作為策略庫存。
Gilbertie 預期,2020-2021 期末全球大豆庫存,或滿足需求後剩餘的供應量應為 9359 萬噸,較上一期下降 17%,「對這樣重要的大宗商品而言,這個下降比例相當巨大。」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本月 10 日表示,反聖嬰現象的氣候模式已經形成,預計整個冬天都會持續此氣候,這進一步加劇市場對供應緊張的擔憂,因為大豆生產中斷的可能性上升。
Gilbertie 指出,大豆供應量緊張已經讓價格上升至「貿易戰前多年的交易範圍,每蒲式耳 9 至 12 美元之間。」
Daniels Trading 高階商品經紀人 Craig Turner 估計,若發生極端的反聖嬰現象,大豆價格可能飆升至每蒲式耳 13 美元或以上。大豆期貨價格自 2014 年以降尚未見如此高價水準。
「如果南美因為反聖嬰現象有實質嚴重的生產問題,那麼全球大豆市場恐被迫進行劇烈的價格配給。」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