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仍百廢待舉 歐元區已再現生機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歐元區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可能已悄然來臨。
復甦的直接原因,不難分辨。去年,歐元區瀕臨二度衰退,近來又落入通貨緊縮,歐洲央行終於啟動了積極寬鬆措施,推行了量化寬鬆(QE)與負利率政策。
其金融成效立即顯現。因預期貨幣寬鬆措施將上路,及在實施後,歐元大幅下跌,歐元區核心與周邊國家債券殖利率下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股市則強勢上漲。這些結果,加上油價大跌,終於推升了經濟成長。
其他因素亦提供了助益。歐洲央行放寬信用,有效補貼了銀行貸款。由於歐洲委員會條件變得更為寬鬆,撙節措施的財政拖累,今年將變得較小。銀行同盟亦有所助益,在最近的壓力測試與資產品質檢查後,銀行的流動性已增加,也有更多資金可提供私人企業貸款。
基於這些因素,歐元區成長已經恢復,歐元區股市表現近來勝過美國股市。歐元疲弱及歐洲央行的積極措施,於今年稍後,甚至可望消除通貨緊縮壓力。
但更為強勁且持續的復甦,則仍將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政治風險可能破壞復甦過程。希臘可望仍留在歐元區,但希臘政府與貸款機構的艱難協商,可能招致不希望的意外,即希臘退出歐元。如果未來幾周,仍未能達成協議,該意外便可能成真。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