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險迷思多 投保掌握四大重點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0-04-10 12:41
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已於 1993 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增長後,因事故或疾病導致身體出狀況、生活無法自理的機會也跟著增加,再加上少子化,不想帶給子女太大負擔等考量,都成了近年來失能保單在台灣熱賣的原因;但是市面上失能險百百種,如何挑選成為重要課題,錠嵂保經表示,掌握四大重點就可挑選適合自己的失能險。
不少人失能險、殘扶險傻傻分不清楚,民國 107 年修正了「保險法」,把用語統一稱做「失能」,相關保單也從「殘扶險」改為「失能險」或「失能扶助險」。失能險是保障因疾病或意外而喪失工作、生活能力的保險,在先進國家相當盛行,跟意外險相比,失能險多了「因疾病而失能」的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
許多人常認為失能多為意外傷害所造成,但其實不然,人到中年,身體狀況走下坡後,如果發生青光眼、白內障、中風、糖尿病、帕金森等疾病,都可能影響身體各部位器官導致失能。根據調查,因後天疾病而失能的人約占總失能人數六成左右。
失能除喪失工作能力外,還可能得請人長期照顧,必須倚賴充裕的經濟來源才能支撐生活,可說是人一生中會遇到的大風險之一,最該運用保險來轉嫁。失能險的「一次性給付金」可先解決失能發生時驟增的龐大支出,許多商品還附有每月扶助金,在失能後按月給予數萬元當做生活開銷和照護費。
失能不只發生在老年,據統計,在失能人口當中,65 歲以上老人約占 38%,其它 62% 都是 65 歲以下的人口。這意味著即便是青壯年,仍有很大機率發生失能,錠嵂保經建議,失能險越早買越划算,如果沒有規劃這方面的保單,當身體罹病而影響生活時,除了自身陷入困境外,還容易拖垮家庭,而其它的保險也很難用來支撐長久的失能生活。
挑選失能險商品時,需注意以下四重點:
重點 1:一次性給付金
失能險的理賠依照「失能等級表」來判定,當判定失能後,保險公司會先給付一筆較大的失能保險金,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一次性給付金」。通常這筆錢會用在醫療、買輔具、或建立無障礙空間的花費上,對失能初期的困境非常有幫助,必須有足夠的額度才行。有的商品在 1 至 11 級失能時,都會理賠一次性給付,但也有些商品只賠 6 級以上較嚴重的失能,挑選時應仔細評估。
重點 2:每年 / 每月扶助金及給付條件
按月或年度給予的保險金,供未來生活用,乍看下,好像給付越多次越好,但其實還得看該保單的每月扶助金是否會依失能等級表而打折。例如同樣六級失能的情況下,甲商品保證給付 200 個月,但只付「完全失能扶助金 50% x 200」,而乙商品保證給付 180 個月,但保險金為 100% 不打折,那麼選甲商品也不見得就較好。雖然說這往往也會反映在商品保費上,但投保前還是得清楚保單上扶助金的打折情況,才不會跟自己以為的保障有所落差。
另一重點是扶助金的給付條件。發生失能時,有的保單會在失能診斷確定日後就給予扶助金,而有的保單規定必須在診斷確定日後繼續生存數個月以上才給付,甚至有的時間要求更高,這也是要仔細考慮的差異點。
重點 3:保證給付
假設某張保單上寫著:扶助金「保證給付」180 個月。那被保險人萬一只領了 120 個月便不幸過世,這時就會貼現,改由受益人領取剩下 60 個月的錢。反之,保單若沒有註明「保證給付」的話,那就是被保人失能後,限度內活多久就領多久。
保證給付的商品近年來陸續停賣,如果很重視這項保障的人建議趁早規畫。倘若買到沒有保證給付的失能險,又想留錢給家人,再搭配定期壽險也是一個好方法。
重點 4:豁免範圍
當被保險人不幸失能後,後面未繳完的保費也不必繳了,這就叫「豁免」。豁免的判斷標準跟失能等級有關,有的商品只要失能都豁免,而有的商品較嚴格,要到 6 級失能才可豁免。對消費者來說,自然是 11 級失能就能得到豁免的保單比較有利。
失能險推薦終身還是定期?錠嵂保經表示,如果要低保費、高保障,通常定期會比較符合需求。但失能的情況更多發生在中年和老年,這時買定期險不僅變貴也有諸多限制,因此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較妥善的做法是在年輕時買定期的失能險,等到壯年經濟能力較好時,轉往購買終身失能險。或是買較少額度的終身失能,再搭配拉高每月扶助金額度的定期保單。
錠嵂保經強調,失能險主要保障失能後的生活,因此要讓每個月領取的扶助金足夠支撐平日開銷和照護費,至少 4 萬多元以上比較安心。失能前可能會經歷意外或疾病,所以平時的意外險、重大疾病險、住院醫療險也是基礎保險,建議找專人針對自身條件一次規劃好,才能精算各種費用,不致有多餘的開銷。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