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工業技術與資訊〉南臺灣產業轉型點火添薪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20-02-09 12:00


陽光燦爛,照見國境之南的旺盛生命力;薰風吹起,帶來不遠處稻香與海洋的氣息。南臺灣不僅是石化、金屬等製造業重鎮,撐起全臺基礎工業一片天;更以得天獨厚的地利,與中部並稱臺灣糧倉。

近年全球掀起數位轉型風潮,以傳產為主力的南臺灣,也面臨轉型升級挑戰。工研院長期扎根南臺灣,以「推動產業升級」、「發揮在地優勢」、「注入創新活水」、「培育關鍵人才」四大構面,為在地產業的數位轉型點火添薪。


新科技點火助攻產業升級

新興智慧科技驅動全球產業變革,工研院將人工智慧(AI)、綠能科技、3D 列印、智慧製造等新科技,接軌南臺灣產業,帶動產業全面升級。工研院盤點南臺灣產業技術缺口,將所需研發資源、人才帶到南部;同時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助產業槓桿縣市政府、公協會的資源,從地方連結到中央,為南部在地產業轉型,串接起有力的資源網。

像是協助深耕南臺灣半世紀的光陽機車,導入 AI 自我學習技術,精確估算電動機車剩餘電量,提升產品競爭力,迎接電動車大商機;技轉領先全球的染敏電池技術給台塑公司,搶進物聯感測新趨勢;攜手南臺灣最大公立醫學中心高雄榮總,打造全國首創 3D 列印醫材體驗診線,推升精準醫療更上層樓;為臺灣最大塑膠射出成型設備業者富強鑫,引進智慧感測成型平台,朝工業 4.0 大步邁進。

科技入鄉特色產業發揚光大

南臺灣擁有優越自然資源,陽光充足、農漁作物豐沛,農業人口近百萬人。農委會統計,南臺灣 2017 年農林漁牧產值達新臺幣 2,252 億元,和中部同為臺灣糧倉,但農業生產更為多元,且適合新農業和海洋產業的發展,例如:雲嘉南地區是深具潛力的先進科技農業發展基地,而高屏地區除了發展生技及金屬產業外,也很適合發展海洋生態產業。

工研院於南部在地優勢上,引科技入鄉,為地方特色產業加值。像是協助阿里山山腰的蘭花世界冠軍,導入萃取純化技術,讓蘭花中的抗老成分走出臺灣、走向國際;又如,在莫拉克風災中受災慘重的石斑魚塭,在工研院協助下,導入智能養殖系統,時時維持最佳水質,守護魚苗健康,將原鄉產業發揚光大。

創新活水 挹注關鍵力量

創新、創業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工研院積極培育新創公司在南臺灣扎根,為地方注入活水,吸引更多年輕、新創人才進駐,為地方創生開啟正向循環。

工研院依循各縣市的產業政策脈絡,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配合高雄市政府發展數位金融的方向,成立「高雄智慧科技創新園區」(KO-IN 智高點);為滿足新營農業大鎮的需求,成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以智慧農業為主軸,借力數位產業來支援智慧農業與地方創生。位在臺南市的「創莘園」,以臺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孵育不少文創生力軍。

南臺灣以中小企業為主,以臺南為例,中小企業比例高達 98.22%。2011 年起,工研院與臺南市政府合作「臺南中小企業服務團」,聯合在地大學教授、地方政府解決廠商問題,協助優秀廠商取得中央補助,讓在地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走得更穩更順。

培育人才 為南臺灣固本

人才是國家重要資本,也是企業競爭力所在。工研院在全臺北中南皆設有人才培育據點,提供在地最需要的產業人才訓練。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的創新能力排名亞洲第一,名列全球四大「超級創新國」,顯示臺灣科技人才濟濟,未來科技新血的加入,是促進南部產業轉型的重要引擎。

南臺灣產業轉型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力量,工研院將持續以技術、在地、創新、人才四路並進,以科技為南臺灣增添活力,以創新為南臺灣翻轉經濟。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7 期 2020 年 1 / 2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波段回檔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