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看懂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雙贏之處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12-16 18:00
離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進入最後關頭,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處的文件顯示,2500 億美元中國商品被加徵的 25% 關稅將會保留;9 月 1 日起對約 12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 15% 關稅稅率將調整為 7.5%,而這 1200 億美元商品 (含智慧 音箱、藍芽耳機),美國對中國進口依賴度為 26%。
根據市場初步估算,將 9 月 1 日起加徵關稅商品稅率由 15% 調整為 7.5%,有可能提升 2020 年中國總體出口成長 0.5 個百分點左右。
同時關稅減半於對產業的純益率影響排名前三大者分別為,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 (提升 0.3 個百分點)、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提升 0.2 個百分點)、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 (提升 0.2 個百分點)。
若從美中第一階段協議文本內容來看,科技、醫藥、農業、金融、能源等產業將受到較大影響。
但目前有實質數據方面的只有農產品部份,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承諾每年購買最多 500 億美元美國農產品,這意味著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的金額將達到貿易摩擦前約 2 倍。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地、棉花第二大出口地。美中貿易摩擦前的 2017 年,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約 241 億美元,而在貿易摩擦發生的 2018 年和 2019 年間,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大幅下滑。
2018 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 1371 億美元,美國 2018 年農產品出口約 1400 億美元,這也顯示中國承諾從美國進口 500 億美元農產品後,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占重將達中國農產品進口約 36%;而約占美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約 35%。
此外,在中國履行承諾後,豬肉、禽肉、小麥、玉米、大米的訂單都會適度增加,以調節中國國內農產品的缺口。
另一方面,一旦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相應的巴西和阿根廷農產品採購將會減少。以大豆為例,在 2017 年,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約 241 億美元,其中,大豆進口比重達 53%。而在發生美中貿易摩擦的 2018 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減半,相應大豆市場訂單大部分轉移至巴西和阿根廷。
暫時無法量化產業如下:
能源方面,透過頁岩油革命,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大幅提高,因此需要拓展其國際能源市場,而中國在天然氣、原油等方面都有可能擴大自美國進口。
科技方面,美中雙方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進行深入討論,並在幾個方面達成共識,包括商業機密保護、與藥品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專利有效期延長等,將對科技、生物醫藥等產業有重大影響。
金融方面,協議將有兩章文本專門對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等問題有明確的規定,詳細內容尚不清楚。
但中國今年在國際的壓力之下,已經明顯開放金融產業,包含中國證監會提早取消期貨、證券和基金等企業外資持股的股比限制,取消 QFII 和 RQFII 投資額度限制等。
整體來看,美中貿易只是進入到第一階段,好的方面是美中關係在僵持 17 個月後,總算跨出一步。但令人憂心的是第一階段涉及核心議題勢必不多,可是在雙方談判過程中卻出現較大的起伏,當中或許有部份關鍵議題被推延至第二階段後再談,這對進入到第二階段協商時,恐大幅增加達成的難易度。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