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中國民企違約率頻創新高 還有三成未爆彈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12-10 19:00
惠譽評級中國企業研究聯席董事張順成週二 (10 日) 指出,中國主管機關一直在改善外資市場准入的條件,在今年 9 月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 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RQFII) 的投資額度限制,這對外資投入中國資本市場絕對有正面幫助。
不過張順成直言,中國債券違約率上升、人民幣貶值、加上違約後法律程序不完善,及中國企業資訊揭露和公司治理觀念不足,都成為吸引外資投資中國債市所面臨的障礙。因此相對於企業債,外資更青睞中國政府公債。
惠譽也提供數據指出,中國民營企業違約率從 2014 年的 0.6%,攀升至 2019 年前 11 個月 4.9% 的新高。有鑑於企業再融資需求增加且中國經濟成長疲軟,預估明年中國民營企業違約率將保持在高檔。
惠譽研究顯示,2014 年以來中國境內企業債券的違約數量不斷攀升。今年前 11 個月已上升至 51 家,且債券違約的本金金額已經從 2014 年的人民幣 13 億元,來到今年前 11 個月的人民幣 994 億元。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在於,中國政府供給側改革和去槓桿政策導致信貸環境緊縮、中國各地方政府對於債券違約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及中國經濟成長持續下滑。
另外,無法在緊縮的融資環境下順利取得資金,過度激進的業務擴張導致資產負債表失衡,及公司治理觀念差等也是民營企業爆發違約的重要因素。
不光如此,惠譽指出中國債市還有近三成的潛在違約事件仍待解決。在 2014 年至 2019 年前 11 個月間違約的發行人中有 28% 尚未進入破產程序或進行任何償付。
至於違約認定過程緩慢的原因惠譽表示,第一,中國地方政府經常介入違約方及債權方之間重整計劃的談判,這可能導致相關法律程序拖延數年;第二,中國地方政府和法院通常傾向於重整而非清算,以保障就業和維持社會穩定;此外,中國偏遠地區的一些地方法院,缺乏處理債券違約問題的經驗。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