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挑戰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19-10-06 12:30
德國在經濟發展上,長期以來不可動搖的地位,以經濟規模來說,德國居世界第 3,同時是出口大國,失業率低,每年工作時數比美國勞工還低了 400 小時,勞工能享受長假,還有強大的社會安全保險。
是什麼造就了這個「經濟奇蹟」?許多人認為是拜獨特的「社會市場經濟」體系所賜。然而,當德國經濟目前也陷入困局,是否代表著這個運作 70 年的強大理念,也到了瓦解的時刻?
社會市場經濟創建的榮景
據《德國之聲》報導,「社會市場經濟」的名稱,最早是由 Alfred Müller-Armack 在二次大戰後的 1947 年首次提出。當時西德靠盟軍軍事司令部定量配給食品和商品、執行價格和薪資法規,香煙被用來當成貨幣的真正替代品。
但接下來,西德戰後首位經濟部長 Ludwig Wilhelm Erhard,開始了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實現。他在 1949 上任,並一直擔任職務到 1963 年。
他所採取的基本原則是自由和競爭,國家不干預個人的事情,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自由處理自己事情的權利,國家維護自由競爭的良好秩序。
在西德建立的制度底下,基本上認可自由競爭,以促使每個社會成員努力工作,但為了避免貧富差距因此懸殊,便透過公共福利分配政策以及讓工人參與決策等方式,達到經濟利益的公平。對於無力參與自由競爭者,如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或失業者,則透過社會安全網來保障。
這種方式幫助了戰後德國的重建,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義大利及奧地利,也歷經了戰後的繁榮,但沒有任何國家,像西德那樣成就了經濟奇蹟,而使 Erhard 被尊為「德國經濟奇蹟之父」。
70 年實施以來已有重大調整
對於 Erhard 的經濟成就,柏林歐洲管理技術學院 (ESMT) 校長 Jörg Rocholl 表示,社會市場經濟的做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競爭中實現工作與資本之間的平衡。一方面,它使公司擁有最大的自由度,同時,它使用社會元素,來確保那些無法成功參與經濟的人獲得社會保障。
在過去的 70 年中,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運作範圍不斷擴大,如今涵蓋的範圍超出 Erhard 的想像。基本上 Erhard 仍熱愛企業家精神,他的社會市場經濟中總是把「市場」放在「社會」之前,而不贊成過度的社會利益,他希望人們努力工作並盡可能獨立。
但今天德國所實施的醫療保健、退休金和失業制度,應該已超出了他的理想。
Rocholl 認為,社會市場經濟的原則正在慢慢被軟化。他批評,政府愈來愈常干預定價和市場機制,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當前關於德國房租限制上漲的討論。不僅如此,當局還希望在將來設置價格限制,以緩解租金上漲的情況。
Rocholl 表示,如同過去東德的情況,任何人為地放慢價格機制,都會導致投資下降,而建築基礎設施也將遭受損失。最後,沒有人會因此受益。
儘管柏林圍牆倒塌已有 30 週年,但許多東德人仍然認為,在經濟上他們被拋在了後面。
Rocholl 相信,這與東德實行的經濟體系相關,在 1989 年之前的社會體系制度之下,使他們的經濟狀況處於落後,難以追上。
需要大幅改變以適應現況?
回過頭看當前德國的經濟實況,德國復興信貸銀行 (KfW) 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報告指出,德國面臨的問題包括收入差距日益擴大、貧困、氣候變化、全球貿易體制陷入困境、人口變化以及數位化過程不順利等等。
在一長串困局之下,許多德國企業指出,他們需要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人員的聘用與解雇,來應對市場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似乎社會市場經濟正在受到各方的攻擊。如果德國經濟正如這些人所預測的那樣,告別社會市場經濟的呼聲也將愈來愈大。
無論如何,目前德國必須應對這些巨大挑戰,特別是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已經遠超過「奇蹟之父」所能預測的。
ESMT 的 Rocholl 強調,如何與大型科技巨獸這樣有實力的公司打交道?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競爭法規?這種種議題的討論,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