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構性存款餘額破紀錄 外媒警告銀行風險連帶大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8-22 16:30
中國銀行業的結構性存款業務規模逼近人民幣 10 兆,這類產品資金會拿來投資金融產品,加上銀行多半打著保本旗號販售。外媒指出,若這類產品投資出了問題,銀行得要負責到底,日後恐衍生出新的風險。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它和普通存款最大的不同在於,普通存款的利息是固定的,至於結構性存款的利息則是浮動的,與掛鉤的資產價格有關,因此利息通常高於普通存款。不過在中國,這類產品銀行多版打著保本旗號,本金在存款範圍內,從去年起開始大受中國投資人歡迎。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來這類存款餘額大幅飆升,根據 Wind 資訊數據顯示,7 月中國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達創紀錄的人民幣 9.71 兆元,年成長 52%。
對中國銀行業者來說,非常需要吸納資金來放貸,不僅得面臨同業競爭,還得面臨儲戶把錢轉投到高收益理財產品,以及來勢洶洶的貨幣市場理財基金餘額寶等競爭。光從 7 月的銀行普通存款來看,年增幅從往年的兩位數降到了只剩 8.5%。
因此,銀行業者把腦筋動到了可承諾保本的結構性存款上頭。目前結構性存款在中國所有存款中佔比 6%,這類產品通常有最高和最低利率,實質回報取決於金融資產的表現,而投資人多半能獲得所宣傳的最大回報。
雖然中國早在 2015 年時取消對存款利率的控制,但人行依舊透過「窗口指導」的非官方干預手段,把銀行存款利率控制在不超過基準利率的 1.5 倍。官方 1 年期存款利率為 1.5%。對此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分析師 Yulia Wan 指出,若是利率完全自由化,就不需要這樣的產品了。
進一步來看,結構性存款也代表銀行的借款成本更高,日後若這些產品的投資出了問題,打著保本名號的銀行自然得站出來負責。
業內人士提醒,雖然結構性存款的風險並不大,預期收益率也高於定期存款,但呼籲投資人不該把結構性存款當作普通定期存款,因為實際上這是一種理財產品。對一些結構性存款的產品,銀行有提前終止的權利。也就是說,在收益前景不利的情況下,銀行如果提前終止產品,預期收益可能無法實現,投資人不能把預期收益率當做最終收益率。
更該警惕的是,這類投資是一種結構性產品。在美國,這種覆蓋範圍更廣的資產類別曾強勁成長,直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當時雷曼兄弟發行的產品遭受巨額損失。因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 2013 年針對包含衍生品成分的結構性票據和債券推出更嚴格的披露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銀行也有銷售這類結構性投資產品,但不承諾保本付息,反觀中國的銀行不僅保本,多數銀行多半覺得有義務確保投資人獲得最高利息。有銀行業者指出,不管利率多高都得支付,否則就會面臨嚴重的信用風險。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