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獨角獸是基金炮製的寵物 小心變成毒角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16 13:29
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號稱已躍居世界第二,身價在一級市場迭創新高,但上市後登陸二級市場卻跌落神壇。
學者直言,若嚴格以年複合增長率作為衡量標準,中國其實並無任何一間企業符合獨角獸定義,當下滿地跑的獨角獸中,不少是基金與投資機構共同炮製的寵物,若將獨角獸的身份作為快速上市的「敲門磚」,在資本市場十分危險。
目前中國究竟有多少獨角獸公司?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8 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稱,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未在境內外上市、有獲得外部融資且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有 151 家;而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長城戰略諮詢發佈的《2017 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稱,至去年末中國的獨角獸企業達到 164 家;美國著名創投研究機構 CBInsights 去年也曾發佈《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國企業佔到 55 席。
普華永道 6 月發佈的最新報告稱,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獨角獸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投資人 Aileen Lee 在 2013 年提出。Lee 將範圍框定於創業 10 年以內、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且暫未上市的創業公司。最終,他從 6 萬多家初創公司中,挑選出 39 家出類拔萃者,定義其為「獨角獸」。
復旦大學管理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劉明宇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按照 Lee 對獨角獸的定義,在所有初創公司中,獨角獸約佔千分之 0.65,意味著 1000 家企業也挑不出 1 家。
他援引 CBinsights 的計算方法,初創公司成長為估值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平均約耗時 6 年,且至少需要 9500 萬美元 (約港幣 7.45 億元) 融資助力,照此得出的年複合增長率應高達 48%。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獨角獸企業中估值最高的是螞蟻金服,巴克萊銀行認為其估值達到了 1500 億美元 (約港幣 1.17 兆元)。
螞蟻金服 2017 年的營業收入是 89 億美元 (約港幣 698 億元),據巴克萊預測,至 2021 年,其營收將達 335 億美元 (約港幣 2629 億元)。即便如此,螞蟻金服在這 4 年間的複合增長率也僅為 39%。劉明宇說,「可見若嚴格按照高增長、可持續的標準,中國市場上並沒有一間真正意義上的獨角獸公司」。
他直言,其實中國不少獨角獸根本就是基金和投資機構共同炮製制的「寵物」,在總投資回報不高下,基金公司各自推出明星企業,將之包裝成獨角獸,做為投資績效,冒牌獨角獸們經過二級市場洗刷,立刻現形。
劉明宇認為,大陸有些獨角獸企業的所謂估值,確實不是投資界根據科學模型計算所得,而是企業、投資者、關聯方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口頭估值,純粹是為了募資造勢,採用粗糙方法,簡單類比,致估值越估越高。
他表示,高科技行業的特點應是高成長、高風險,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一間企業上半年的估值可以躋身獨角獸,下半年則很可能因宏觀環境、或自身經營問題,致估值大幅下調,被剔除出獨角獸名單。
對於中國證監會為獨角獸企業 IPO 開闢綠色通道,劉明宇表示,若將獨角獸的身份作為快速上市的「敲門磚」,對資本市場而言將是危險的。關鍵在於是否被判定為獨角獸,並不是由政府來認定,而應取決於市場真實估值。他質疑將這些只適合機構投資者,而不是散戶的高風險企業,投入主板市場是否合適?
據相關報導,早在 2016 年,美國 Shares Post 就曾發佈報告預言,美國將有近 1/3 科技獨角獸會跌落神壇。2017 年,包括 Buzz Feed、Vice Media 和 Credit Karma 等在內的獨角獸公司,都未能達到收入目標。甚至還有多個財務模型預測結果顯示,多達 80% 的獨角獸公司或將在兩年內失敗。據稱,在美國,許多由風投支持的公司正走向倒閉,裁員越來越頻繁。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