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角力 台灣電子代工面臨「3重苦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03 11:01
《日經新聞》報導,在中美貿易戰火正式引爆之際,承擔全球電子設備生產的台灣大型代工(EMS)企業,正面臨著「三重苦難」。
一是由於零組件和人工成本高漲,代工業已陷入沒有利潤的局面;二是蘋果的 iPhone 生產不確定性;三是中美貿易緊張。
第一重苦難:成本高漲,陷入無利潤局面
台灣四家大型 EMS 企業(鴻海、和碩、廣達、仁寶),2017 年度營收雖有成長,但利潤並不樂觀,最大的鴻海精密工業甚至創下「三率三降」,凸顯代工企業目前營運面臨威脅。
「在交易數量增長的同時,要求降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位向大型代工企業供應蘋果產品相關零組件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這樣倒苦水。
各企業將大部分生産基地設在中國大陸,人工成本高漲的影響日益顯著。加上 IT 需求擴大導致零部件價格上漲,能否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顧客,取決於合約內容,但代工企業為確保訂單,往往都是自己消化不利條件。仁寶電腦工業總經理陳瑞聰就曾感嘆,印刷電路板等無法進行價格轉嫁。
第二重苦難:蘋果 iPhone 生產不確定性
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源,就是蘋果「iPhone X」的生産不確定性。新搭載的人臉識別功能,相關零組件供應滯後,承擔最終組裝工作的鴻海等,雖在中國工廠做好了生産準備,結果卻只能空等,導致生産成本升高。
蘋果透過壓縮産品開發時間,迅速將最尖端産品投放到市場上。鴻海構築了可以實現這一要求的供應網,從而確保了高速增長。供應蘋果的業務,在營業額中占比已超過 5 成,但這一風險在 2017 年終於浮現。同樣問題也發生在一起分擔 iPhone 訂單的和碩身上。
iPhone 的年産量超過 2 億支,代工企業從中受益頗豐,但台灣大型電子零組件廠商透露,價格、交期貨、質量管理等條件也是「世界第一嚴格」。為避免銷售機會溜走,必須要求供應商加緊生産,但一旦銷售低迷,就單方面減少生産數量,供應商預備好的生産設備和人力等成本就只能自行承擔。
因此也有人將伴隨巨大風險的 iPhone 業務比喻為「毒蘋果」。
第三重苦難:中美貿易角力,代工廠進退維谷
蘋果與鴻海的關係,成為在中美之間快速增長的台灣代工企業的象徵。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以中國侵犯智財權為由考慮,對通信設備進行關稅制裁。在關注中美談判進展的同時,各企業也擔憂這一模式的根基是否受到動搖。
關於對供應鏈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孫明德主任認為,顧客的期望是關鍵。自提出「美國第一」口號的川普上任以來,蘋果和鴻海一直在探討前往美國生産,不過鴻海在美國的投資目前僅限於更易自動化生産的液晶面板。
畢竟,在美國生産 iPhone,成本將是原來的 1.5~2 倍,如果陷入必須對産品提價的地步,孫明德表示,對蘋果競爭力的影響會讓美國客戶做出艱難的判斷。
另一方面,中國提出了通過人工智慧(AI)來提升産業水準的「中國製造 2025」,期待台灣代工企業承擔推動者的角色。鴻海旗下富士康(FII)申請在 A 股上市時,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審核,挽留的態度非常明顯。台灣代工企業在中美夾縫中掙扎的局面不斷加劇,目前似乎尚未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