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為投資者的你 已越來越不能忽視中國人行?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 2018-03-13 16:39
《彭博社》報導,中國經濟規模正持續成長至約 12 兆美元,據 IMF 數據指出,中國約占去年全球經濟成長約 1/3,同時,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與貿易國,投資者已變成無法忽視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因為這些決策將影響著貿易夥伴、商品價格與出口商。
儘管聯準會 (Fed) 對全球經濟的還是具有主宰力量,但中國人民銀行的勢力正在崛起,影響力不容小覷。其他國家的央行正在加深與中國央行的關係,並嘗試解讀他們的政策。
許多央行開始購買人民幣,例如德國央行,而泰國則是加入許多其他國家行列,與中國達成貨幣互換的協議,印尼央行今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為第九 9 個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央行。
中國在去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每天購買約 843 萬桶石油,同時,中國在 2016 年的貿易額達 3.82 兆美元,超越美國的 3.58 兆美元,並且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
中國已發行的公債,已是全球第三高,僅次於中國與日本。
而根據週二 (13 日) 出爐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將形成新的「一行兩會」結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銀保監會。故中國人民銀行將在中國國內以及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所實施的政策,亦更能影響他國。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 Gregory Chin 表示,全球各國央行和財政部門現在都在解析中國人民銀行的聲明,並跟踪其貨幣政策、通膨、人民幣走勢,儲備和利率的變化。
瑞銀在香港的中國經濟研究主管 Wang Tao 稱,中國人民銀行改變利率或流動性時,將會影響貿易夥伴、商品價格、商品出口商、商品貨幣和工業設備的大出口商等,這些影響性主要為經濟方面的。
但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方面的影響力仍有待加強,美元仍然是全球儲備貨幣,人民幣在中國嚴格的控管下,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道路,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此外,中國的政策主要由國務院制定,政策制定過程不透明,中國人民銀行缺乏獨立性, 也限制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影響力。
儘管中國人民銀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獨立的機構,但其重要性與負責任務正在增加。現任的行長周小平即將卸任,普遍猜測新任央行行長將由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劉鶴接任。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