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震過後 留意技術面強股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2-18 16:00
中港股市在農曆年前暴跌,市場焦點還停留在指數和大型股漲跌;此波中資股投機熱潮退卻之後,藍籌股技術面已有明顯強弱之別。
【文/鄭志全】
農曆年前,中港股市瀰漫著陣陣寒意。不久前,香港恆生指數才衝破歷史新高,來到三三四八四點新高,港媒稱此輪牛市是十年一遇。但沒過多久,美股開啟暴跌模式,股民們也經歷難熬的時刻,各媒體又以強烈性字眼來形容此次股災,如港股淪陷、牛市終結、騰訊屠牛等等,顯然在國際股市巨震過後,中港股市已見到投機熱潮退卻的現象。
「H股全流通」議題發酵
港股此波跌勢如此猛烈,主要原因是一月漲太快,除了權重股騰訊從四○六漲至四七六港元,工行、建行、中行、農行都出現亮麗漲勢,其中農行、建行的一月最大漲幅達四成左右。
超大市值的中資股成為市場主流,可能來自一則頗令市場振奮的利多消息。一月中旬,大陸證監會表示將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也就是將未流通的內資股,轉為H股在港股市場公開交易。此舉引發市場熱議,也激勵香港國企指數大漲,一月最大漲幅達十九%。
H股是指中國境內註冊的香港上市股份,當中有不少是向境內投資者發行,被稱為「內資股」,無法在港股市場自由交易,只能在境內以櫃台買賣,因此也產生一檔H股的內資股與外資股股東利益不一致的問題。二○○五年十月,建設銀行以H股全流通方式在香港上市,當時是獲得官方特別批准,此後也再無此類案例。
「H股全流通」的議題自年初發酵,港交所也被視為大贏家。一旦H股全流通,預估將近二.五兆未流通H股市值獲得釋放,占港股總市值約八%。也因此,北水再度成為焦點,H股全面流通,有助於進一步刺激港股成交量。
同一時間,上證指數也出現強勁漲勢,上證五○指數更是驚現「十九連漲」,漲勢主流是市值千億人民幣以上的個股,市值在兆元以上的工行、農行,漲幅更為突出。
當股市的焦點全在大型股,指數漲起來容易,跌下去似乎更快。或者說,股市的風險往往是漲出來的,機會也是跌出來的。所以,大跌之後,抄底的機會又來了嗎?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 1974-1975 期合刊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