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2.0時代來臨!顛覆你對銀行、商業服務、房市的想像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18-01-12 18:12
瑞信在 2016 年 8 月發布了一份跨行業、跨境報告《區塊鏈:信任破壞者》,迄今比特幣與加密貨幣的新聞幾乎天天都能登上頭條,加密貨幣的估計市值字當時約莫 120 億美元的規模暴增 4000%,達到現今 7000 億美元市值的格局;週四 (11 日) 瑞信再發布報告表示,虛擬貨幣的高速發展正是「區塊鏈 2.0 的時代」來臨的象徵。
比特幣只是開端
談到區塊鏈,就不得不先提一下比特幣。過去 12 個月以來比特幣已經漲逾 1200%,尤其是過去 6 個月來劇烈引發了市場對其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爭議,然而瑞信發現,雖然比特幣價格暴漲,但其交易量卻沒有成比例的大增,甚至可發現每日比特幣交易數量大致保持相同水準。
瑞信針對加密貨幣的可擴展性和持續性進行技術和意識型態分析,總體上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加密貨幣仍是支付系統中的小眾。他們不評論加密貨幣的價值,瑞信認為加密貨幣主要用在數位商店和作為一種價值投機工具,而並非在近期內會破壞現有支付領域的數位系統。
但關於加密貨幣對股市的影響,瑞信著墨不多,因為在劇烈的投機時期內,很難理清加密貨幣走勢的脈絡,他們反而聚焦技術方面的應用 (即區塊鏈),認為加密貨幣只是全球資訊交易和驗證的潛在革命之發軔。
加密貨幣推手─ICO 籌資平台
接著談談比特幣背後的推手「ICO (首次貨幣眾籌)」,以密碼學原理生成的加密貨幣原本因實際應用價值有限,在即將沉寂之際,卻出現了 ICO 這種籌資平台,讓加密貨幣有了用武之地,因為要參與 ICO 就得使用加密貨幣。
瑞信根據產業數據指出,2014 年至 2016 年底,ICO 籌資總額達 2.95 億美元,但單就去年一年 ICO 籌資總額就超過 30 億美元。截至 2017 年 11 月,每月約有 50 個 ICO 專案開始進行,籌資金額創紀錄高點,讓全球對加密貨幣更加狂熱,現在有超過 1000 個 ICO 專案正在進行。
區塊鏈聯盟──公共鏈 & 聯盟鏈
快速興起的區塊鏈聯盟,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一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公共鏈」(如比特幣、以太坊),另一個是有既定參加規則、參與者對其運作有高度掌控權的封閉型「聯盟鏈」,後者吸引許多金融業者、大型組織相繼投入籌組這種區塊鏈聯盟,例如 2015 年成立的 R3 聯盟 (銀行同業的聯盟鏈),因為銀行間結算有非常瑣碎、片段的流程,每個銀行各自帳本不同,使得同業間的結算便更加複雜,透過聯盟鏈後可以讓多個銀行共享同一部帳本,大大降低其結算複雜度。
瑞信在報告中分析這些區塊鏈技術在各產業的應用,亦即除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以外,區塊鏈技術在真實世界的商業潛力。雖然這些項目仍在初期發展階段,仍有許多概念待驗證,本身也存有理論風險,但仍可以開始觀察區塊鏈如何啟動一系列的產業轉型,從能源、公用事業到慈善、人道主義等,下圖是瑞信列出致力於區塊鏈生態的現有項目:
瑞信認為,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是區塊鏈協議中的「去中心化應用 (DApps)」,因為新的商業模式會破壞現有流程,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投資機會。
以互聯網間的協議為例,Facebook 和 Google 這種協議層幾乎囊括了所有價值,而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可以開發出比 Facebook 和 Google 更「胖」的協議層,例如乙太坊的開發商透過乙太幣採用度更高而受惠,未來五年這種應用層的持續價值會越來越高。
以下摘要瑞信分析各產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式:
銀行與金融業
目前所有已知的區塊鏈潛在應用大約一半是金融服務和支付,這也是最前線的區塊鏈應用。
過去這些仰賴舊式的仲介單位來解決彼此信任問題,其舊時的結算方式複雜且冗長,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流程、實現實時交易與結算、提高資金流動性、提升透明度與監管效率。
下面兩個市調也看得出區塊鏈概念對金融業影響最大 (77%),而金融服務業中,最害怕資訊傳輸中斷的「支付」和「資本市場」最可能因區塊鏈技術產生變化。
如果量化資訊中斷風險,埃森哲 (Accenture) 公司估計,全球投資銀行業約有 300 億美元成本,而應用上區塊鏈技術後,可以讓金融機構省下高達 70% 的虧損成本、50% 的合規成本和上線成本,以及 30% 的基礎建設成本,從而使全球 10 大投行的營運成本減少 80-120 億美元。
除此以外,銀行還有強大的區塊鏈聯盟也正探索在外匯、衍生商品、ETF 和 CDS 市場上套上區塊鏈技術,瑞信估計,區塊鏈的中期展望可以改變資本市場的結構。
證券交易
澳洲證券交易所 (ASX) 去年 12 月布計畫採取區塊鏈技術去管理證券清算、結算業務,取代原有的結算所電子附屬登記系統 (CHESS) 系統,成為全球第一個承諾支持區塊鏈的主要交易所。
區塊鏈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讓市場受益。處理成本降低,可以提高交易量,這將有利於大型股票 & 衍生商品交易業務,例如西班牙證券交易所 (BME)、德意志交易所 (Deutsche Boerse) 或泛歐交易所 (Euronext)。
但瑞信認為,實施區塊鏈技術的障礙常遭低估,在與舊式技術和工具切換過程充滿挑戰,在其他產業中,新模式經常採取「先行動、後法律」的作法,例如計程車產業中出現的共享搭車 Uber、旅館業出現的共享住宿 Airbnb,但金融市場上任何創新作法都必須先得到監管部門的完全批准才能實施。
商業服務
在整個廣泛的私營和公共部門行政流程中,區塊鏈技術有長期提高效率和減少摩擦的巨大潛力,但隨著理論轉向實踐,瑞信認為,區塊鏈應用的推出時間可能比原先預想更慢、更複雜。
在瑞信 2016 年發布的《區塊鏈:信任破壞者》報告中,他們以英國的業務流程外包 (BPO) 服務供應商最密切相關的三個區塊鏈應用:股票登記、付款、公共部門行政管理。但過去一年來,其他區塊鏈應用已經有明顯發展,但直接影響到英國這三個領域的技術發展卻有限。
以英國角度來看,由於英國脫歐導致資源轉移,區塊鏈的採用和推出也出現重大障礙,尤其是公共部門最明顯,英國多數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尋求變革 / 複雜的 BPO 的數量大量減少,因此一些被視為相對高風險、昂貴的數據移轉計畫會遭首輪淘汰。反而,私部門是否採用區塊鍊應用,英國脫歐的影響不大。
雖然英國公共領域的區塊鏈應用還只是願景,其內閣提出一些部門正探索相關應用方式,例如:
1. 司法系統 (警方、法院和監獄)──提供更完善的記錄保存。
2. 政府財政撥款的分配、監督和控制
3. 追蹤學生債務和發展協助
但因為英國脫歐的壓力迫在眉睫,瑞信認為現階段公部門恐無力處理上述進展,反而是其他國家更明顯致力於此,例如:
1. 瑞典──國家土地登記機構 (Lantmäteriet) 正研究如何將繁雜的房地產交易過程數位化,欲在買賣方、房地產仲介和銀行之間,以區塊鏈應用技術建立交易交換雛型。
2. 美國──有別於目前書面系統,特拉華州利用區塊鏈記錄和智慧合約進行創建公司服務。麥肯錫指出,這種數位化方式有利於股權結構複雜的私人公司,因為不同的股東有不同的權利義務,而這些權利義務可以嵌入區塊鏈中的「智慧契約」,以俾自行執行投票程序或確保遵守共享銷售協議。
3. 杜拜──富比士網站去年 12 月報導,杜拜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區塊鏈政府,杜拜希望所有 VISA 的申請、帳單支付、許可證續簽 (每年超過 1 億份文件) 可以透過區塊鏈進行數位傳輸。這項「智能杜拜」計畫估計,在轉型成無紙化政府後,每年可省下 15 億美元、2500 萬小時的工時。杜拜的國土部門也和瑞典一樣,去年 10 月推出區塊鏈系統,確保金融交易、記錄所有房地產契約,並將屋主或租戶連接到水、電、電信供應商等民生設施,國土部門將區塊鏈視為預防詐欺和提高透明度的重要工具。
旅遊和休閒
瑞信認為,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可以更高程度推動線上賭博,但不會對現任玩家構成重大威脅。
為何企業發現博弈世界是實現區塊鏈技術的沃土,瑞信列出四大關鍵因素:匿名性、降低交易成本、模糊的監管、可證明的公平性。
1. 匿名性──用加密貨幣進行賭博,不需要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需要創建賬戶。
2. 降低交易成本──區塊鏈網路的設施讓用戶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進行存提款 (接近即時),在敏感的監管環境中,這是推動採用程度的重大關鍵。
3. 模糊的監管──雖然加密貨幣在許多國家並非合法貨幣,但多數司法管轄並無明確批准或禁止區塊鏈賭場,因此美國許多比特幣賭場也踩在灰色領域。
4. 可證明的公平性──現有的網路賭場主要在私人伺服器上使用黑盒子代碼,玩家和賭場間必須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感,但利用區塊鏈技術,智慧契約是完全分散式的,理論上可以證明公平性,因為玩家可以全面檢視決定其輸贏的代碼。
房市
區塊鏈技術將會顛覆房地產市場,政府和私人公司都將聚焦發展此技術。
區塊鏈技術基於對等連接,可以防止竄改,在需要高度信任領域尤其重要,在複雜且昂貴的個人交易中更適合採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土地和建築物的買賣流程,因為它可消除人為錯誤、防止數據遺失,讓一個演進緩慢的行業現代化。受益的領域包括:產權登記,土地定價,抵押貸款和託管程序。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中心的研究人員也正為房地產革命化做了一些準備:
1. 財產所有權──可以輕鬆發現並驗證數據,有處於消除訊息不對稱的現象。關於移轉、契約和留置權(Property Liens)可以提供更大的保證,且削減冗餘數據庫的需求。
2. 增加透明度──資產價格和土地所有權登記這些都可以更清晰,從而產生更平穩可靠的交易。
3. 智慧契約──核實、促進並執行同意的行動,藉此削減契約條款,換句話說,像託管過程可以自動執行,降低成本、時間和風險,可提供彼此更高的保證。智慧契約內嵌「如果 OOO,就 XXX」的代碼,只要條件滿足並記錄到區塊鏈中就會自動執行。
- 電動車充電挑戰大,市場上有無最佳解方?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