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探討2018年房市趨勢的十大重要指標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12-28 15:08

文.莊孟翰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

.建商讓利未結束,市場景氣依舊低迷

.2017 年買賣移轉約 26 萬棟,創 16 年新低

Q:根據中央研究院發布「2018 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上調今 (2017) 年經濟成長率達 2.64%,預估明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43%,預期明年全球經濟成長與貿易持續上修之下,同樣也是以較樂觀態度看待台灣 2018 年景氣。

2017 年,全球股市多頭氣勢正強,經濟表面上看來一片榮景,不過相對台灣房地產景氣,卻遠不如往昔,又到了年終歲末時刻,請教莊教授,總結 2017 年房市走勢,是否能夠鑑往知來,作為窺探 2018 年景氣判斷的依據?

A:觀察當前國內外經濟情勢,全球股市自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走了十幾年的好光景,可惜台灣表現不如預期,仔細檢視股市走勢,會發現加權指數一路創高,不但突破一萬點,更有機會挑戰歷史 12680 高點。不過,反觀所有族群類股,當中,唯獨營建類股反向下滑,此即房市景氣最直接之映照。

至於 2017 年的經濟,根據行政院統計處估計經濟成長率為 2.58%,GDP 約新台幣 17 兆 4090 億元,每人 GDP 24269 美元。另一方面,央行總裁彭淮南不久之前即表示,五年來超額儲蓄高達十一兆元,顯示長期以來台灣一直存在錢多利率低的問題,雖預期明年利率有可能調高,不過,在重稅背景下的房市景氣箭頭依然往下,買方意願依舊低迷,尤其在建商不斷推出讓利促銷攻勢下,議價空間並未稍事縮減,因此,明年還是無法脫離「價跌量微增」的大趨勢。

今年第四季以來,雖然各房仲業者陸續公布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大都樂觀預測可能介於二十七、二十八萬戶,甚至高達三十萬戶,我則一直認為,在沒有特別利多因素,再加上 2018 年一月一日公告土地現值與公告地價皆會下調,尤其是長期存在的超額供給以及稅制結構改變下,今年買賣移轉棟數約僅二十六萬戶,將創十六年新低。

依內政部統計處最新公布一至十一月買賣移轉合計 24 萬 955 棟推估,全年應該是 26 萬餘戶沒錯。2018 年在新成屋供給增加情勢下,讓利空間還有得「喬」,雖然未必直接呈現在簽約價格,卻可由贈送停車位、裝潢、冷氣等廣告訴求見其梗概。

目前最明顯的重稅後遺症是,一些有錢人買了一戶之後,再買第二戶的意願不高,甚至索性購買中古屋,其因在於舊屋持有稅遠較新屋輕得多,因此,明年的中古屋交易應該會較為熱絡。另外,豪宅還是會有高端族群的潛在市場,只是這些有錢人已愈來愈重視產品區位與品牌信譽。

因此,要預測 2018 年的發展趨勢,應該可以就以下十大重點加以追蹤觀察。

(1)64X、1.57%、45% 重擊房市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 (Global Property Guide) 數據顯示,長期以來台北市房價租金比一直高懸於 64 倍,全球排名第一,亦即投資六十四年才得以還本,其次,租金收益率 1.57%則係全球最低,因此總是被評為只有一顆星之亞洲最不具投資價值城市。

至於 2016 年 1 月 1 日房地合一稅 45%之邊際稅率,亦是全球最高之一。由此不難了解當前房市在「64X、1.57%、45%」一連串利空因素摜壓下,自 2015 年景氣急遽轉折,2016 年價跌量縮,2017 年「價跌量微增」,買賣移轉棟數約僅二十六萬戶,持續向下探底之衰退趨勢尚未結束。

由上所述,台灣房地產已不再具有投資價值優勢甚為明顯,過去,國人偏好房地產作為理財工具,主要是看中其增值與節稅空間,現今既然節稅空間盡失,要房地產重拾過去榮景,除豪宅及少數精華地段抗跌之外,其他地區恐仍將繼續探底。

 (2) 稅制結構改變,景氣復甦遲緩

在短期重稅,亦即持有稅、交易稅與資本利得稅五箭齊發情勢下,潛在風險也隨之驟升,分別是第一箭:2014.7.1 房屋稅稅基與稅率大幅調整;第二箭:2016.1.1 公告地價大幅調整;第三箭:2016.1.1 公告土地現值大幅調整;第四箭:2016.1.1 房地合一稅實施;第五箭:2017.5.12 遺產贈與稅調高稅率。其結果是短期稅收增加,卻換來長期低迷不振的景氣。

在稅制結構改變之下,不僅投資客無利可圖,高額的持有稅更令不少過去不用負擔沉重房產稅的所有權人將房產釋出,無形中亦使得市場景氣益加積弱不振。

(3) 建案讓利依舊,30%認知差距何時歸零

就現階段來看,買賣雙方仍舊存在 30%的價格認知差距,亦即賣方開價會比實價登錄高約 10%,買方則希望能以實價登錄八折購置,因此,得等待此一落差逐漸縮小歸零,才能據以研判房價落底之時間點。

其次,如再就媒體廣告訴求「自備 98 萬買兩房,含裝潢、冷氣等家電」,這是最近汐止某建案所刊登的廣告;無獨有偶,「自備 18%交屋,買精華生活圈兩房,含裝潢附車位,兩房月租六萬五千元」,這是位於中山區新生北路的建案。由上述這兩個新成屋案例可知,讓利促銷不僅是郊區,連台北市蛋黃區也還在擴大讓利空間,以期順利去化餘屋,因此,由市場實務研判房市進入盤整,恐得持續觀察這類讓利廣告何時消失,才有機會看到隧道盡頭的第一道曙光。

(4) 新成屋去化緩慢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十二月北台灣包含雙北、基隆、桃園及新竹等預售及新成屋共 1468 個建案,由此可見未來必須俟此一龐大數量去化五成甚至七成以上,才得以期盼景氣重新啟動。

(5) 建照與使照交叉的解讀密碼

另外,也可由建造執照與使用執照來判斷景氣變動,目前使用執照逐漸高於建造執照棟數,便是過去景氣階段所推建案逐漸完工交屋所致,因此,必須等到餘屋出清,重新回到建造執照大於使用執照數量時,才能據以研判市場已由買方轉變為賣方市場。

(6) 法拍屋敏感指標動向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這一波房市景氣啟動初始之民國九十二年,法拍數量高達 5 萬 7899 棟,去年已降至 4630 棟,今年一至十一月合計 4422 棟,由以上法拍數量之變動趨勢,即可充分了解,雖然目前景氣依舊低迷而出現軟著陸,惟仍不會導致流動性風險,甚至出現金融業之流動性風險。

(7) 買方市場至賣方市場路迢迢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房市在政府提振內需積極作多下逐漸回溫,也開啟了 2012 年、2013 年業者所謂的黃金年代,當時更出現不少鑽石級房市經紀人,惟景氣過熱之下政府隨即展開打房行動,從 2014 年囤房稅起至今年度遺產贈與稅實施,短期內稅制結構調整五箭齊發,終致呈現連續三年的不景氣景況。

 

來源:《理財周刊》 90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