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是高盛下一代掌門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05 17:11
摘要:執掌高盛 12 年、熬走四任「准接班人」的高盛 CEO Blankfein 近日罕見發聲:誰說接替我的不能是兩個人?
高盛發言人 Jake Siewert 曾公開表示,領導層的變動總會引來無端猜測,不必當真;但是在「接班人」熱門人選 Cohn 辭職前往白宮任川普的經濟顧問之後,誰將最終代替現任 CEO Lloyd Blankfein,接下高盛這塊「金字招牌」,仍免不了成為華爾街上下的熱門話題。
不過這位現年 63 歲、執掌高盛 12 年、熬走四任「准接班人」的老者罕見發聲:誰說接替我的不能是兩個人?
近日在接受彭博 TV 採訪時,Blankfein 表示,高盛「並不一定」只提名一位人選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也就是說,去年年底剛剛晉升高盛集團聯席總裁暨首席營運官(COO, 高盛內部僅次於 CEO 的必經階梯)的 David Solomon 和 Harvey Schwartz,現在雙雙成為可能攜手登頂高盛 CEO 寶座的人。
左:Solomon 中:Blankfein 右:Schwartz
Blankfein 在回應接任人選的問題時稱,
高盛是一家有著聯席 CEO 長期傳統的企業。若是運作正常大家都相處和睦,那再好不過,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以我還是得說凡事沒有一萬,只有萬一。
Goldman Sachs as a firm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co-CEOs. That can work if it works and people get along, but it doesn』t necessarily have to work. So I would say that it』s not a guarantee.
昔日重來 時隔 18 年高盛將再次迎來聯席 CEO?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高盛實施聯席 CEO 制度,還要追溯到高盛上市前夕的 1999 年。當時聯手入主高盛的,是 Jon Corzine 和 Hank Paulson。雖然兩人就任時名義上「老領導」欽定共掌大權,但作為當時高盛最大「搖錢樹」固收部門負責人的 Corzine,卻沒能和經手投行業務部門的 Paulson 成為「1 加 1 大於 2」的好拍檔,決策實權都在 Corzine 手上。
雖然高盛當時最大的目標就是上市,然而 IPO 的籌備工作困難重重,因為上市稀釋股權很可能損害已有合夥人的利益,執行委員會內部曾一度表決否定 IPO 的可行性。
雪上加霜的是,1998 年高盛參股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 在俄債危機中遭遇巨額虧損,只能靠銀行聯盟出資救濟,每家銀行都要追投 3 億美元。特立獨行的 Corzine 未徵得執行委員會的同意,又額外追加了 5000 萬,觸犯眾怒;最終執行委員會一致決定免去 Corzine 的 CEO 職務。
為了減少對公司的影響,Corzine 在 1999 年高盛上市前夕黯然辭職,而 Paulson 則「臨危受命」,接手高盛 IPO 的各項事務,完成了從私有到公有的平穩過渡,並進一步拓展高盛的國際業務。Paulson 就這樣獨力執掌高盛度過了世紀之交,擔任 CEO 八年後於 2005 年辭職進入小布什政府,「旋轉門」之後作為財政部長出手救市,帶領美國克服 08 年金融危機。
而接替 Paulson 在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續寫高盛篇章的,正是現任 CEO Blankfein。Blankfein 是僅有的兩位金融危機過後仍保住了飯碗的大型銀行 CEO 之一,另一位是摩根大通的 CEO、「怒斥」比特幣的 Jamie Dimon,但 Blankfein 統御下的高盛仍是諸多行業業務回報指標的最佳紀錄保持者。
美國大型公司仍然優先選擇高盛為其執行結構複雜的併購交易,在槓桿融資、顧問服務和大宗商品交易排行榜上高盛也仍位列第一。Blankfein 最大的成就,可以說就是在金融危機後力挽狂瀾重塑了高盛的業界聲譽。
而這份「衣缽」,Blankfein 恐怕不會輕易傳給任何一個人。那何不重新啟用聯席 CEO 制度呢?
前車之鑑 Solomon 和 Schwartz 的拍檔組合會比前輩更優秀嗎?
特朗普就任之後,環繞美國行政權力核心的白宮幕僚中不乏「高盛人」的身影,比如白宮經濟顧問 Cohn、財政部長 Mnuchin,以及副國家安全顧問 Dina Powell,自選舉開始就一直聲張的去監管步伐,也在逐步放開金融危機後對銀行交易業務等各方面的政策限制。
監管新形勢下需要給高盛決策引入新的聲音新的血液,也是 Blankfein「讓賢」的一個核心因素。目前升任聯席總裁的 Solomon 與 Schwartz 之間如何分工,將會對未來兩者在聯席 CEO 職位上的拍檔合作關係起到非常關鍵性的影響。
高盛一直在平衡投行業務與交易業務之間的競爭性利益。哪塊業務表現最好,往往這塊業務的負責人就可能繼續向上爬,進而影響整個高盛的走向。前財政部長 Paulson 就是因為科技繁榮帶來的投行業務而嶄露頭角,而曾經擔任黃金銷售的 Blankfein 能夠晉升,則是因為固定收益交易業務很紅火,讓高盛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公司。
Solomon 現年 55 歲,是高盛投行業務部門主管,目前該業務是高盛第二大收入來源。而 Schwartz 現年 53 歲,最初在高盛做銷售業務,後來在 2008-13 年間擔任銷售業務主管,2013-16 年任職高盛首席財務官 (CFO)。Blankfein 曾在去年向內部員工發出一份備忘錄,從中或許可以看出擺在兩位「繼任者」面前的道路。
在高盛每當領導班子出現更替時,新領導總能抓住機遇並迎接時下的挑戰;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未來會有什麼挑戰和機遇。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