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際夫專欄】投資ETF 彭杯杯的話要聽喔!
羅際夫 2017-10-05 10:20
九月份的央行理監事會結束後,總裁彭淮南按例要來個「彭杯杯教學」,罕見地談到 ETF,此話一出,讓發行 ETF 的公司好緊張,但又怕「言多必失」,得罪央行可不是鬧著玩的,網路上也有諸多討論,看了各家的說法後,來講講我的看法。
在央行給媒體的資料中是這麼說的:受惠於交易便利與成本低廉,全球 ETF 資產規模不僅快速成長,更蠶食主動式基金原有市場占有率。以美國股市為例,由於股權類 ETF 資產規模擴大加上具有高週轉率特性,導致其對美股影響力與日俱增。股權類 ETF 等相關被動式投資所採行的「一籃子交易」模式,導致股票彼此間的交易價量行為越來越相似 (相關係數上升),以致原本持有多檔股票應有的風險分散效果降低,代表股市的系統性風險隨之攀升。多位金融界重要人士與學者呼籲,重視 ETF 等被動式投資所可能衍生的系統風險。國外數個監理機構業已檢討 ETF 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並著手研擬相關規範,顯見 ETF 後續發展及對市場之潛在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先表明態度,個人還是覺得 ETF 是很適合一般人投資的商品,但任何事「過」與「不及」,最後都會歪掉。央行總裁絕對能夠看到比別人更多來自世界的資料與資訊,自然也就能夠做出平常百姓還沒想到的「建議」。
在央行 11 頁的 PPT 檔裡,我覺得兩個關鍵字確實要特別注意。一是「高周轉率」,我記得當初 ETF 剛引進台灣時,官方的說法是希望藉這樣相對主動基金簡單的商品做為中長期投資的標的,所以,的確也吸引了很多退休基金的青睞。
商品本身是中立的,但「人性」是難抵抗的,看到市場的波動,很難不手癢,把 ETF 當成一般股票頻繁進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事。
然後,第二個關鍵字是「系統性風險」,本來是「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的概念,最後卻導致,因為規模愈來愈大,所以資金愈來愈集中 ETF 連結的股票,投資人買愈多,相對的造市也就愈多,漸漸形成另一種「扭曲」。一旦市場反轉向下時,ETF 與股票的跌勢恐怕也會出現「相乘」效果。
說到系統風險,就不得不提醒,台灣掛牌的 ETF 已破百檔,看似風光,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但仔細去一檔一檔看,你就會發現很多所謂的「殭屍 ETF」,也就是每天的成交量少之又少,或者是投資人只有個位數,甚至有新基金掛牌首日成交掛蛋,這都不是太正常的現象。
我必須要說,要感謝基金公司的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投資商品,但愈來愈多人只做槓桿型的正向 2 倍與反向 1 倍 ETF 商品,這類 ETF 與原型 ETF 的操作邏輯大不同,但還是很多人搞不清楚,實際操作後才發現怎麼跟預期的報酬有差距,也不如預期般容易操作。
預期有落差,還反映在投資人對於某些 ETF 連結的標的有誤解,像是有人投資原油 ETF,以為油價上漲,ETF「應該」也要等幅上揚,沒想到有時不但沒漲反而下跌,投資人因此跳腳,但這跟 ETF 連結標的有關,你要投資必須得好好研究,怪基金公司是沒用的。簡單說,不同類型 ETF 有不一樣的「基因」,要有不一樣的投資策略。
最後,一定要說的是,寫這篇不是叫大家就不要買 ETF 了,也不是叫大家現在趕快賣 ETF,還是那句老話:投資商品沒好壞,只有了不了解跟進出場的時間問題,而且央行都跳出來說話了,「彭杯杯」的話還是聽一下唄,謹慎些總沒錯!
姐夫的理財心事 FB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eff5658/
- 川普高關稅啟動!聯準會利率決策增變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