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音樂到鑽研釀酒 7年級CEO大開眼界後的堅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09 08:31
▲今年 35 歲的金色三麥執行長葉冠廷,是金色三麥編號 1 號的釀酒師,帶領金色三麥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精釀啤酒餐廳,一手研發出來的蜂蜜啤酒也在國際間獲獎無數。(圖/記者林柏年攝)
一個原本在加拿大主修錄音工程的釀酒門外漢,如何帶領金色三麥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精釀啤酒餐廳?又是怎麼讓蜂蜜啤酒成為讓男女都愛不釋口,成為連續在國際間得獎無數的冠軍啤酒?讓我們來看看 7 年級生金色三麥年輕執行長葉冠廷的故事。
今年 35 歲的葉冠廷,是金色三麥編號 1 號的釀酒師,在 2002 年台灣加入 WTO ,開始開放民營釀酒後,接受父親召喚,返台接手快要倒閉的釀酒廠,就此開啟了他的釀酒之路。
葉冠廷說:「2003 年的時候就是回來看看,想說家裡需要幫忙,當時爸爸問我有沒有興趣接手做,那時候就很順其自然的覺得可以試試看,沒有什麼太大的抗拒,很快就接受了這件事。」
當時的釀酒廠位在汐止山區的一處工寮,葉冠廷以酒廠為家。他回憶,當時酒廠小小的,才 3 、 4 個人,每天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勞力,那時才真正開始懵懂的學釀酒,初期就是按照步驟去做,當碰到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做出來的東西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在嘗試過很多方法都失敗後,才開始向外去找答案。
葉冠廷深知,有很多理念的東西,是自己摸索不來的。他提到,台灣精釀啤酒起步的晚,當時接手的釀酒廠設備有一半來自中國大陸,加上網路還不盛行,買設備就是連帶 know-how 一起過來,但只是很簡單的步驟,任何人按照步驟都可以做出啤酒。
這,不是葉冠廷想要的。
▲金色三麥執行長葉冠廷常換上工作服,親自到酒廠試酒。(圖/記者林柏年攝)
他認為:「釀酒是 science 跟 art 的結合,你必須要很有創意去做很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如果沒有理論,這些想像也沒辦法實現。」因此, 2005 年,葉冠廷去參加了每 4 年一屆的德國慕尼黑的 Drinktec,這一場盛會,讓他徹底的大開眼界,自此以後他沒有一次缺席。
葉冠廷覺得德國的設備、技術非常先進,領先台灣非常多,雖然設備很貴,但是買了就會教到好,不像日本,每個步驟都要錢。因此,他開始試圖與德國人交涉,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葉冠廷無奈地說:「他們覺得我年輕、小毛頭,酒廠產量也不大,根本不想理我,甚至有點看輕我。」
▲金色三麥新莊晶冠店店觀。(圖/記者林柏年攝)
2012 年,德國開始發現亞洲精釀啤酒的市場商機,主動找上已有不小規模的金色三麥。
葉冠廷笑說,當年他就發願一定要買德國的設備,結果現在德國人調查發現金色三麥是台灣最大的民營酒廠後,開始主動接觸,現在雙方合作得很愉快。
釀酒事業開始經營有成之後,再來就要開始煩惱要怎麼銷售啤酒。葉冠廷表示,接手酒廠時,其實根本沒有想過要開餐廳,因為他父親從小對料理很有興趣,賣過便當、開過餐廳,知道開餐廳是件累人的事情。
「但是,酒賣不掉,沒辦法阿!那時候母親因為做成衣與百貨商場有交情,就在百貨中庭的角落弄了一間小小的酒吧,把它布置成啤酒花園,當時就是這樣開始的。」他說,初期父母投入比較多,「爸媽負責開店、裝潢、設計,我就負責生產啤酒。」
好喝的啤酒,加上環境、氛圍加持,打著「喝鮮釀啤酒不必到歐洲」的 slogan ,金色三麥就這樣以環亞百貨為起始點, 2006 年在信義誠品正式誕生第一間餐廳。
開餐廳初期,當然沒有賺錢,葉冠廷也不灰心。因為他知道,開餐廳本就要有一定的經濟規模,不可能開一家就賺錢,他說:「我父親當時覺得,一家餐廳就算一個月做 300 萬好了,還有酒廠跟背後團隊要養,鐵定賠錢,有些人一輩子只管一家餐廳,但是我們當時的計畫就是要開 10 家,我的人員、準備的事情,都是為了 10 家而準備的,所以初期一定會比較辛苦。」
▲金色三麥主廚精選「超值大拼盤」。(圖/記者林柏年攝)
當然, 10 家餐廳也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葉冠廷分享,首先當然是因為沒有經驗,因為那時候台灣還沒有什麼啤酒餐廳,所以很多人都說不會成功的,「但我們就堅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不管是啤酒,還是餐點、服務、環境,都一一去檢討改進,每一年都有在進步。」
如今的金色三麥在台灣有 12 家餐廳、中國大陸 2 家餐廳, 2016 年已經默默累積到新台幣 13 億元營收的規模。葉冠廷指出, 2017 年大陸還會再開 1 家在上海,南京也開始有規畫,台灣部分則是計畫蓋中央廚房;至於酒廠,目前的三重酒廠已經準備好增加產線,並蓋一個新的廠在旁邊,擴廠預計 2018 年初可以完成。
▲金色三麥招牌主餐之一的「西班牙海鮮燉販」。(圖/記者林柏年攝)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