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MBA職場:30歲以后的你一定要做哪些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3 08:12


30歲,是我現如今最懼怕說出口的年齡,打出租車時,每每遇到司機問:“小姑娘,你多大了?”我會下意識地撒個謊:“二十多”。顯然,我知道司機並不會打探我的底細,可以謊報年齡,只為了讓自己能小小寬慰一下。

在職場,說自己二十多歲,也許並不是一件多么驕傲的事情。年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代表著青春資本,另一方面又表示你經驗不足,說出的話並無分量,你永遠是在打下手,常常都是站在一旁傾聽,你知道走到領導那個位置需要年齡需要資歷。有時候為了讓自己在客戶面前顯得稍有底氣,會刻意打扮得像三十多歲老成的樣子,這似乎又是另一種自欺欺人。


終於,站在2015 年的尾巴,大部分80後集體迎來了三十歲的成熟季。我們已在職場打拼了4-8年,學歷不差,經濟獨立,業務熟練,心智成熟,在公司或多或少已經成了一個基層管理者。一切都如二十多歲時渴望成熟那樣,三十歲悄然而至,如愿以償,可是內心卻是另一番百味雜陳的滋味。

我們所面臨的職業之惑

步入三十后,年歲增加,精力不濟,再也做不到像二十多歲剛畢業那會兒永遠充滿激情,可以連續加班不覺疲憊,可以頻繁跳槽不知膽怯,可以暢想不切實際的一切然后大膽去嘗試。三十后的我們會發現,工作以外的事情帶來大量的負擔,改變何其困難。做出任何抉擇都需三思后行,向前走更加步履維艱。

身邊30以后的朋友這樣告訴我:

“20歲的時候,我覺得30歲的自己肯定有房有車有家庭有孩子,一切都會是想要的樣子。可是30歲了,工作了5年,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可光靠工資沒辦法沒房沒車,想去創業,又怕年紀大了,折騰不起。”

“28歲的時候,我的職業遇到了瓶頸,想去國外讀MBA,可是身邊的朋友說,如果你去深造,你什么時候才能結婚?可是,五年時間過去了,今年我33,我沒有去讀MBA,也沒有結婚,工作還是老樣子不好不壞,晉升無望,我感覺自己現在每天就是在單位混日子。”

“我以前的職業夢想是成為一名律師,畢業后為了拿到戶口,我選擇了去一家國企做法務。去年我結婚了,貸款買了房,又有了孩子。當我想再去跳槽做律師的時候,有很多現實的因素讓我不得不選擇放棄。”

我想,三十后是一個夾心層的年齡階段。不如二十多歲時那么一無所有卻無憂無慮,但也不如四十多歲時那么事業有成卻滄桑乏力。三十后的我們渴望的更多,職位晉升、薪水增加,職業價值凸顯,未來前景可觀。但真正讓我們困惑迷茫的是——自己的能力無法支撐這些渴望,亦或是自己職業發展的前景無法和現有的年齡同步前行。

三十后應有的轉變

三十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人脈資源。擁有了這般種種,職業心態應該有哪些轉變呢?

從個人驅動轉變為組織驅動。三十后不能再甘於做一名基層小兵,而應該向管理方向轉型。帶領團隊,為團隊的成長發展解決各種問題。

從主動找工作轉變為讓工作來找你。除了轉行跳槽,三十后如果尋求職業更好的發展,不應該還去和二十多歲的小年輕一樣去投簡歷面試基層工作,而應該樹立業內口碑,讓工作找上門。

從頻繁跳槽轉變為扎根一個位置穩定長期發展。三十后已經過了頻繁試錯的年紀,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並且考慮到已經有家庭有孩子有責任,應以穩定發展為主。

從泛泛學習到專業化精耕細作。三十而立,不僅代表著年齡的增加,更代表知識閱歷見識的提升。職場三十后應該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中流砥柱,有較深的技術和專業儲備,這樣才能具有無可替代的核心價值。

可以說,三十后正是機遇最垂青的人群,三十后也正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年齡段。把握機遇,提早規劃,成功轉型,才是克服職業焦慮的關鍵所在。

保持自我價值的四件事

想做的事情,現在就趕緊去做

我們永遠會覺得自己老了,其實三十后,不早不晚,剛剛好。

偶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的一段留言,心頭驀然溫熱:

“我38歲那年,琢磨著要不要讀兩年的放射線照相術學位。然后我跟朋友說這件事,‘我覺得我自己太老了,等拿到學位時我都40歲了。’朋友說,‘如果你不讀,你還是會40歲,一個沒有學位的40歲’。我現在已經60歲了,那個學位證書改變了我整個生活。”

種一棵樹,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誰說不是呢?

三十后已經過了猶豫的年紀,也過了口袋空空無法為夢想買單的階段,趁著現在小有積蓄,阻力尚小,克服困難趕緊去做一些能讓自己未來增值的事,雖然回報來得會慢一些,但現在做永遠都不晚。

找準一個方向,專注聚焦

“你做過的事情太多太雜,說好聽點是才華橫溢,說不好聽點是‘三心二意’”。

朋友戲謔地調侃我三十歲之前的職業軌跡。的確,我做過記者,做過編輯,做過廣告文案,做過品牌宣傳,做過咨詢,寫過話劇,翻譯過四本書,跟朋友做過活動策劃……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喜歡去嘗試。那個時候覺得年輕,有機會去試錯,時間大把。

三十歲以后,我干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心里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你還有時間去折騰雜七雜八的事情嗎?你還要在一個不喜歡的位置上耗費自己的時間嗎?答案是“No”。

我知道跳脫自己的舒適區需要勇氣。但是職業追求的最佳狀態不就是一直在不舒服中尋找自我價值嗎?

三十后需要找準一個方向,學著聚焦,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也許,這需要時間的積累,也有可能會面臨轉行的短期收益受損,可是,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即便繞一些彎路,也比在一條自己並不喜歡的錯道走到黑要好很多吧。

不要拒絕應有的責任

幾天前,中學同學的父親得癌症去世了。同學畢業7年,工作剛剛做的有些起色,小家庭也組建不久,馬上有能力讓家里人享清福的時候,辛苦勞碌一輩子的父親卻溘然長逝了。

這件事給我們最大的觸動是“子欲孝,而親不在。”三十后,我們有的人已經成家,卻沒有真正的而立。有的人還未婚嫁,也在父母家人的殷切期盼中無知所錯。

結婚,生子,照顧父母……這些隨之而來的責任,也許會讓三十后的我們感到壓力山大,也會讓我們奮力打拼職業前途的過程中感覺步履艱難,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職業發展和責任的衝突。但是,不要拒絕應有的責任,它們也是三十后人生應有的必修課,也是我們生活的亮點。

永遠保持學習狀態

曾經遇到過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也已經好多年沒有加薪了。我們問了他一個問題,“在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他說,“沒有”。“從來沒有嗎?”“從來沒有。”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

關於自己的學習與成長,對三十后也許更為必要。25未滿30不到的年紀,我們還可以仗著年輕,無知無畏。但是,三十后的我們處在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狀態。

也許三十后的我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與一年前相比,我的專業能力明顯進步了嗎?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嗎?假如遇到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我一個人是否能夠獨立搞定,是否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厚度決定高度。一個人之所以會有厚度的積累,原因在於不斷強化的學習能力。沒有學習,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如果原地踏步,很快就會被年輕人趕超追。所以,學習是能讓我們的心智與年齡匹配的最佳方式。

三十后的我們,可以念念不忘過往,可以對未來懷有危機意識,但最需要做的就是:盡量不要在迷茫中浪費生命,那才是人生的轉機。

本文轉載自《zhao欣然的博客》的新浪博客,點擊閱讀原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