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絕不能妥協的選股原則:公司治理!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7-03-08 07:02
壹、前言
做為一個長期上市櫃公司股票投資人,要將投資股票當成是一種儲蓄;把每個月、或是每一個所得期間,所花費剩下的資金投入到股票中;買進「現股」做為未來每年配息、配股;握有的期間會長達數個景氣循環以上。這樣的投資策略似乎非常適合,目前剛進社會工作年輕人。人多有好逸惡勞天性,要養成好習慣、方法來自於制度規範、及自我要求的紀律。過去在 1980 年代房價低基期時;「買預售屋」是一種非常好的「強迫儲蓄」Saving 方式。一棟 500 多萬元的預售屋,只要父母可準備部份簽約金、及自己準備部份自備款;自此之後就變成「強迫儲蓄」行為。預售屋的繳款方式是,地下三樓完成、就要繳交一筆費用;地下二樓完成、也要再繳交一筆款項;每個月多要找錢繳交這種進度款、形同被建設公司追著找錢繳、形同強迫儲蓄;最後交屋時買屋者會突然發現,自己繳交的自備款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的儲蓄行為多非天生、儲蓄是被強迫的;沒有強迫機制是絕對無法存錢的。
儲蓄要有規律機制,才不會半途而廢;人要養活自己與家人一生,只要不負債、儲蓄就足夠;要致富得要經營事業。但在目前全球貧富差距、資深與資淺工作者,所得差異越來越大情況下。年輕一代要以買預售屋模式,進行「強迫儲蓄」是相當困難;光是每個月背負 4、5 萬元本息壓力,必然影響生活品質、進而影響養活自己與子女意願。在這種趨勢尚未扭轉前,其實資本市場提供一個相當好的「投資儲蓄」機能:就是將剩餘資金「儲存在績優股票上」。
貳、以自有資金投資藍籌股,無異於長期儲蓄行為!
股票是所有有價證券中,變現、流動性最高的證券:一、就台灣集中股票市場運作機制,如果將資金投入藍籌類股中;身邊只要留個十幾萬元備用、做為生活需求交易、與預防動機;所剩資金就買進集中市場藍籌股。在不動用民間借款與向券商融資融券;即不仿效 CAPM 理論模型的假設:投資人以無風險利率、進行款券無限借貸條件下;則投資股票就是很好的長期儲蓄行為。二、排除股價套牢與系統性崩盤風險外,台灣股市藍籌股變現性高;需要現金時只要今天賣股票、後天就可以拿到現金。而且現代化社會幾乎每個人多有幾張信用卡,具有延遲支付現金的手段與機制;因此將藍籌股票當成「約當現金」,應該是再好也不過的了。
在 IRFSs 國際公認會計原則下,會計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左方各項資產項目排序,分別為現金、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存貨、約當現金等。其中「約當現金」包含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與變現能力強勁的公債、股票等。「變現性」Liquidity 的定義是,在不會發生顯著損益下、隨時可將該項資產轉換成現金 Cash。以股票特徵性質這似乎是有點困難;因為股票的買賣成交的確很迅速,尤其是用「市價」買賣、隨時多可變現;但變現時必然會發生損益。只要不讓損益變動太大,其實股票視同「約當現金」、這種思維方式並不離譜。在選股時就以「低價藍籌股」、或是選「高價高殖利率股票」,就能避免變現時損益的不確定性。以目前台股交割結算制度,投資人賣出股票的第三天便可獲取現金;而目前信用卡扣款多是每個月一次。因此股票變現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付款,事實上將股票視為約當現金這並不困難。
將投資視為儲蓄有多種操作方式;一、對於低價藍籌股而言,在投資買進策略上有「定時定額」、或「隨機買進」、一想到就買它幾張。當然藍籌股會發生低價現象,必然是該項產業景氣欠佳;或是該公司當下營運績效業績不彰。二、在實際操作經驗中「隨機買進」要比「定時定額」好,因為這樣會考驗投資者的毅力與恆心。在所有投資失敗的追悔懊惱經驗中,通常是充滿遺珠之憾;因為那些今日大漲到天價的股票,可能多是投資者過去幾年中曾經買過的。為什麼多沒賺到?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會、也沒有耐心去等。三、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將投資股票當儲蓄,通常會有多種方式、例如針對單一個股不斷買進;或是使用投資組合方式、每次買進股票種類多不一樣。或許這種散彈打鳥的投資組合方式,會被認為是最沒有效率的。但其實它也有「安定作用」,就是當下最夯的股票、可能已經就在投資組合中;這樣會有一種成就感。而這個感受,就會讓你有耐心地、去等待其它已投資別的股價上揚,而不會隨時換股、換了再換、亂成一團。四、或許投資人會認為,與其這樣分散投資標的,不如買進 ETF 指數型基金?但投資個股最大優點是,可藉此關注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投資 ETF 只聚焦在大盤。但投資個股則是聚焦在產業,如近期最夯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慧、物聯網與智慧型裝置等產業;不買這類股票、就不會有要去理解它的動機。五、將投資當成儲蓄、且不定時投資一檔個股也有其優點;這會養成長期投資習慣,貫徹自己的毅力與恆心。在複雜現實客觀環境變動中,無形中將毅力與恆心貫徹到投資行為上,這就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六、當然最後在多年投資儲蓄後,必然會碰到必需「賣出」、需要用錢時機來了;這時並不是只看技術分析、去等股價長黑又大量、或是利多不漲等買股票;因為這些現象多會在不用到錢,長期投資過程中屢見不鮮。如果要遵照這技術面操作原則,終究還是一種短線行為。根據經驗這種視投資為儲蓄的賣出原則,賣出時機的確是在需要用錢時,是來自於家庭或個人資本支出;如購買電器用品、或是購買大型家俱、購車等等。此時無所謂技術面與基本面,就是要適時行使賣出行為、滿足生活效用,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叁、長期投資一定要挑選公司治理優質的!
既然選擇低價藍籌股投資是一種儲蓄行為,那又應該如何選擇股票標的?尤其是要當成長期投資標的;當然一定要慎始、有篩選原則、及耐心。由實務與財務經驗理論檢視,投資儲蓄選股首要原則是「公司治理」(Cooperation Governance)。依智庫百科的定義,「公司治理」可區分為內部與外部治理兩種類別。「內部治理」是指要在公司內部建立,公司所有者對經營者監督制衡機制,以此去盡到公平分配雙方權利與責任。而廣義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主要股東、債權人與投資者等之間,權利義務要做到最公平程度;而這兩種最終目的,多是要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就是優化股東權益報酬率、與使公司股價總市值最大化。在財務文獻學術研究上,公司治理通常多是用「裁決性應計」(Discretionary Accrual) 當成量化指標;財務文獻理論一般稱為 DA。會計學將商業活動分成四大類別,營收與成本、收入與費用。記錄這些商業活動的會計原則有兩種,一種是權責基礎、一種是實際收支的現金基礎。這兩種原則下的會計記錄會有差異;而將當年現金與權責原則下的差異,以現金流量表間接方法倒推回來,就是權責基礎下的營收與損益;兩者差異是為裁決性應計總量。
今年總量與去年的差異數總計,就是今年 CEO 的 DA、盈餘管理或操弄。DA 詳細的定義可參考,1986 年學者 DeAngelo. L 的財務會計文獻:Accounting numbers as market valuation substitutes:A study of management buyouts of public stockholders. 它刊登在 The Accounting Review. 之上。DA 是權衡盈餘管理的量化指標;DA 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公司的「盈餘美化」工程越高、公司治理越差;公司治理的計量定義就是 DA 要小。在相關理論中,公司內外部所有關係人互動有委任的「代理理論」(Agency Problem)、及所謂「管家理論」(Stewardship Theory)。「管家理論」的驗證是以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上市公司,檢視這種公司有沒有操縱盈餘 DA 跡象。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管家理論」,在彌補代理理論不足;其實這兩個理論是對立的,因為「代理理論」是基於對公司 CEO 的制衡;而「管家理論」的前提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將公司視如己出。
肆、結論:選股絕不可讓步與妥協的準繩:公司治理!
無論如何在實際投資股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先檢視,這家公司負責人的信用;人生中最為可貴的是信用。投資人針對這家公司的信用查察,可以由以下幾個角度進行;一、這家公司的 CEO 是否有過不良紀錄?這些不良記錄包含,股票內線交易;及涉及誠信的商業行為。如宣告買庫藏股而沒有執行,或是在出售公司資產時,以第三人的人頭戶收取買方退傭。或是在買國外投資銀行,推銷給公司的有價證券資產時,以國外紙上公司收取投資銀行給予的回扣。二、凡是有這些行為公司的負責人,多表示他個人財務信用不健全,試圖由公司營運中掏取公司現金。前述行為多是屬極為嚴重,觸犯到刑法背信的掏空詐欺行為。三、在公司治理中文獻中非常強調股權集中、與所謂有智慧的法人機構持股比重;股權比重很高的經營者,一般是不會想掏空公司的。而精練法人更是不可或缺的專業投資者,這種投資者的股權比重卻多越好,對公司的支持或制衡效果多會很顯著!
(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 川普高關稅啟動!聯準會利率決策增變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