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陳泰銘踢鐵板〉凱美公開收購大毅白忙一場 主要原因推論是...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 2017-02-23 18:5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鉅亨網記者李宜儒攝)

國巨 (2327-TW) 集團旗下電容廠凱美 (5317-TW) 公開收購晶片電阻廠大毅 (2478-TW) 宣告失敗,原本市場預期,雖然不太可能達成 45% 的高標,但是 5% 的基本門檻仍是有機會達成,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產業人士分析有 2 大關鍵,一是價格,二是雙方互信程度不足。

2007 年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啟動併購戰,企圖收編大毅,一度將大毅股價炒高到超過 200 元,但最後在大毅公司使用全額連記法反制,讓國巨耗費大把銀彈卻無功而退,也讓雙方結下了樑子。

產業人士分析,如果從本益比角度來看,大毅近 6 年每股稅後純益都不到 1 元,以凱美這次提出的每股 24.76 元,換算大毅的本益比,平均約在 25-30 倍之間,基本上並不是一個太過偏低的價格,只不過股民總希望高還要更高,在低於預期心理的狀況下,願意應賣的比例自然會受到影響。

大毅公司公開收購審議委員會也針對凱美公開收購案提出結果,審議委員會表示,大毅於 2007 年間曾面臨國巨為首之集團公司非合意併購案件,當時每股股價曾超過 200 元,且本收購案之公開說明書第 13 頁亦載明凱美獨立董事、關係人分別以每股 200 元取得公司股票,該歷史價格紀錄,為何未列入股票評價基礎考量?

至於第 2 個關鍵則是雙方互信程度不足,產業人士指出,國巨與大毅在 2007 年因為併購案結下樑子,當時雙方氣氛相當火爆,儘管這次公開收購方改由凱美出面,不過大毅內部依然將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視為背後的影武者,尤其大毅公司從上到下都異常團結,又遇上國巨集團,在舊恨未解之下,大毅才會使出庫藏股,透過拉高股價來讓有心應賣的股東信心瓦解,最後讓本起公開收購案宣告失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