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專題】財政預算案如何協助青年人置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22 08:1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今天(22日)公佈財政預算案,市場普遍預期2016/17年度政府仍會錄得巨額財政盈餘達700-800億港元。如何善用資源,尤其是解決好香港面對最大的難題,樓價高置業難,尤其是年青人將如何置業,是市民關心的重點。
剛巧新加坡政府於周一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向當地首次置業人士洒金錢,提高首次置業夫婦買二手組屋的公積金購屋津貼,資助最多可達約60萬港元。香港可以嗎?
會計界對財政盈餘預測 | |
會計師行 | 2016/17財政盈餘 |
德勤 | 850億港元 |
畢馬威 | 770億港元 |
安永 | 750億港元 |
羅兵咸 | 701億港元 |
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對香港《財華社》分析,香港難以學習新加坡政府,以現金津貼予市民置業,因為新加坡大部分均由政府發展的組屋,而非私人住宅;在釐訂津貼對象時亦相當困難,如何在收入、年齡等方面設限。若向全港所有首次置業者提供現金津貼,在資源有限情況下亦是不切實際。
他認為香港的居屋政策,已為首次置業者提供政府津貼,以市價7拆、免地價出售予需要協助的市民置業。他強調,政府已訂出長遠建屋策略,而且方向正確,目標是未來10年房地供應公營房屋佔60%,只是限於未有足夠土地配合建屋需求,落實方面遇到困難,2016年公私營房屋供應量3.5萬個住宅單位,與目標每年4.6萬個仍有距離;?房、板間房問題仍有待解決。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在土地開發上多做功夫,更容易取得社會共識,加快土地開發。他認為,即使政府加大對資助房屋的津貼,但在房屋供應不足情況下,增加資助也是枉然。
有金融界人士認為,近期二手市場表現淡靜,主要是高樓價下市民難以取得融資,建議政府提供融資貸款擔保,讓年青人可以購買較平價的二手樓置業,助年青人「上車」。
不過,黃遠輝分析,一手市場活躍而二手市場淡靜,主要是在政府推出雙辣招政策下,市場剩餘的購買力為自置用家,投資客戶已甚少。發展商為促銷,向旗下樓盤提供稅務優惠,為客戶繳付印花稅,變相將樓價減約15%,而且新盤售價貼近市價,大量吸去市場剩餘的這批買家;這是市場行為。而且站在銀行風險角度,二手樓的按揭成數,很難可以高於一手樓;如何攪活二手市場存在一定困難。
市場對協助年青人首次置業建議 | |
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 | 香港長遠房屋政策, 已訂出公營房屋佔6成, |
居屋已提供了市價7折優惠, 但要加強土地開發力度 | |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 | 將政府土地收入約20%撥作18歲以下年青人買樓儲備 |
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 | 推出公私營合作首次置業樓盤, 首期降至1成 |
金融界人士 | 政府向年青人提供按揭擔保, 以便取得銀行融資購買 |
較廉價的二手樓 |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則提出創新大膽建議。政府可以對年青人置業作出津貼,將打擊炒樓開徵的雙重印花稅,或是土地收入的某一比例,如2成,撥作資助年青人付首期置業。例如去年土地收入約650億元,撥兩成相當於130億元,用作18歲以下的年青人作為買樓首期儲蓄,相當於每年每年青人可收到約1萬元,18歲則可儲到18萬元。香港作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樓價貴是正常表現,政府不宜打壓。然而,高樓價以及高達4成的首期付款,差不多高達2、300萬元,令到一般年青人「上樓」困難,未能安居樂業以至影響對香港前途信心。
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則提醒,政府提供津貼資助置業,未必是好事。早於約1997/98年期間,政府亦曾推出首置居所計劃,以低息借貸資助市民首次置業,涉及借貸金額達數十萬元。然而最終反效果告終,因為樓價當時從高位回落,不少置業人士成為了負資產;反而政府埋怨為何推他置業「上車」! 亦鼓勵了一批沒有能力買樓的人士置業。樓價的上落波動,對這批首次置業人士構成的風險。
他建議,為這批首次置業人士提供特定的首置樓盤項目,其樓價除了跟市價有一定拆讓外,亦要參考首次置業人士的供款能力。這些項目可以由政府與私人發展商合作興建,政府方面提供地價優惠、不可出租、設定轉讓期限防止炒賣,以及降低首期付款成數。他認為,月入2、3萬元的年青人,也可以負擔到2、300萬元的物業,只要將首次置業項目的首期付款,降至10%,相信年青人供款能力可以支持。
財華社記者: 周燕芬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