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需要走出夢幻貼近真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02 11:00
作者:鄧海建
在國產抗日雷劇使出洪荒之力亦難擋臭雞蛋和爛番茄的時候,主旋律的美國戰爭片卻輕飄飄地在全球攻城略地:《美國隊長3》2016年海外票房占比64.6%;成為全球票房年度之首。
不比不知道,一比睡不着覺。同樣主旋律,同樣炫神技,結果卻天壤之別。雷劇的小船,說翻就翻,死相難看;而大片的舞台,風光旖旎,還荷包滿滿。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美國隊長》不被吐槽為「抗德神劇」?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這話是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原文。文藝創作如此,影視製作亦然。披個正劇的外衣,卻沒有有血有肉的靈魂,空談歷史、虛化英雄,到最後,適得其反,不僅模糊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本來面目,也讓民眾對英雄與史實懵懂混亂。這裡其實是兩個層面:第一,嚴肅的正能量,不是非要板着面孔訓人。也可以適度輕鬆、適度幽默,甚至藉助動漫等形式來表達核心思想,但,最底線的規則,是保持人物飽滿而本真的特點,千萬別想着以「高大全」的虛構,去糊弄審美早已升級的大眾文化。第二,歷史劇也好,抗戰劇也罷,說到底,還是契合傳播規律的文藝作品。自己都不願意相信的劇情,就別拎出來矇混市場與受眾。就像《美國隊長》中展現的多是納粹的「惡」、而非敵人的「弱」,對手很強,但主角努力擊敗了對手,主角更強。但我們的國產雷劇,往往將鬼子們打扮得像弱智一樣蠢得無可救藥,這反而讓觀眾哭笑不得——這哪裡是雙方血戰,簡直是大人逗小孩玩。只是,真相越來越清晰的歷史,是這麼塊任人捏造的橡皮泥嗎?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抗戰劇當然要拍,歷史劇也不是沒有市場,一切大有作為,一切百廢待興。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從《美國隊長》的勝出中找到規律所在。虛構的英雄,反倒更「真實」;真實的英雄,反倒更「夢幻」——錯位與缺位之間,不過是「得法」與「不得法」之別。文藝創作之「法」、影視作品之「法」,見人見情見故事,但,這些人情世故的遼遠與深厚,鬚根治在中國大地之上、根治於價值情感的普適規則里。(鄧海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