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會文:用好行動互聯網 突圍實體經濟困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6 16:30
經濟日報原標題:用好行動互聯網突圍實體經濟困境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解讀《關於促進行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促進行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行動互聯網優勢,縮小數字鴻溝,激發經濟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行動互聯網資訊服務。行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利用這種深度融合突圍實體經濟發展困境?《經濟日報》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進行解讀。
記者:在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行動互聯網處於怎樣的地位?優勢如何體現?
樊會文:當前互聯網發展趨勢是行動化。行動互聯網的特點,一是普及泛在,網絡和終端無處不在;二是連接方便,開機即連上;三是智能應用,手機結合了時空定位、照相錄音等很多功能,背後有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資訊技術服務;四是普惠服務,人人均可低成本地便捷享用資訊服務。行動互聯網這些特點決定了其有巨大的社會應用和產業發展空間。目前,行動互聯網創新應用十分活躍,吸引大量用戶參與,市場和產業增長速度很高。未來,行動互聯網將與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成為最重要、最智能、最高效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方式。
行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要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挖掘應用潛力、釋放經濟價值。應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抓住機遇加快技術創新。要加快行動芯片、行動操作系統、智能傳感器等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加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微機電系統等新興行動互聯網關鍵技術布局,為實體經濟應用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二要發揮優勢深化應用創新。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不斷開發麵向實體經濟的新應用新服務,儘快形成規模經濟。重點發展具有行業特點的物聯網應用、大數據應用和工業互聯網,推動資訊技術、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
三要貼近市場推進商業模式創新。要根據行動互聯網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商業模式,既給用戶帶來超值服務,也讓行動互聯網企業獲取較好收益。
四要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服務模式創新。通過市場合作形成網格化的試用體驗、物流配送、安裝維修等線下服務體系,完善線上線下協同服務格局。促進資訊服務企業、電信企業、基礎軟硬件企業等上下游融合創新和協同服務,形成應用、產業、網絡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記者:發展為民成為《意見》強調的重點。行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來了怎樣的行動互聯網資訊服務?
樊會文:行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要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在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實現自身快速發展。融合帶來的良好體驗和經濟效益包括:一是行動電子商務方便了消費者採購,購物足不出戶;二是實現了手機遠程預訂預約機票、車票、電影票等;三是網約車、租單車提供了便捷出行方式,社會服務的供給和需求以低成本、高精準方式對接;四是個性化定製形成新型生產消費模式,消費者參與生產的C2M模式減少了盲目生產和倉儲成本;五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供了新型創新創業渠道,越來越多人利用手機成為自由職業者,如家庭教師、私人律師等。
記者:《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行動互聯網和農業、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行動互聯網和一二三產業哪個融合的最好?原因何在?瓶頸何在?
樊會文:總體上看,行動互聯網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得最好,行動電子商務、行動支付、網約車等比較典型;與第二產業次之,比較典型的應用是行動企業管理、透明供應鏈、手機下單定製等;與第一產業再次,典型應用有手機訂單農業、原材料手機查詢、質量追溯等。
這主要是由產業應用的商業規律所決定的。第三產業的特點是擁有量大面廣的最終消費者群,容易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商業模式創新易於成功,且對行動互聯網企業來說行業進入的技術門檻較低。第二產業的特點主要是企業應用行動互聯網,生產者市場不像消費者市場那樣易於形成市場規模,且專業性較強,行動互聯網企業進入有一定技術門檻。但當前製造業利用行動互聯網的環境和條件已經成熟,個性化定製、消費者參與生產、遠程生產管理、行動生產服務、分享工廠、虛擬企業等模式快速發展,行動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的重點正向第二產業轉移,這將是我國行動互聯網發展的大好機遇。至於第三產業,也會湧現很多新應用新模式,尤其是農林牧副漁的訂單生產、體驗經濟和生產管理等方面應用,以及採礦業的生產管理、安全管理、營銷採購等方面應用,都有很大創新空間。
記者:《意見》提出,通過行動互聯網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是解決當下實體經濟困難的重要措施。如何提升?
樊會文:當前實體經濟的突圍一要靠政策支持,二要靠提高自身經濟效率。效率提升快於成本上漲,實體經濟才有活力。行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能夠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效率提升,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形成資訊經濟發展新模式,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可以重點從以下方面工作着手:
一是推動製造業與行動互聯網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要通過跨界融合,改造實體經濟業務合作模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高效協同的生產服務一體化新生態,大幅度提高效率。通過深度融合培育基於行動互聯網的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等新型經營主體,形成實體經濟與行動互聯網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二是鼓勵應用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通過示範試點、典型帶動,創新融合模式,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製造等新生產模式。企業要利用行動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
三是發展創新創業平台,提升創新驅動能力。應大力支持實體經濟領域建設基於行動互聯網的雙創平台,匯聚眾智,構建新型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模式,推動產學研「雙創」資源深度整合和開放共享,提升企業整體創新能力。
四是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挖掘數字紅利。實體經濟與行動互聯網企業要在發展理念、產業體系、生產模式、業務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構建開放式生產組織體系,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業態新模式。要積極發展分享經濟,打破企業界限,共享技術、設備和服務,提升企業快速響應和靈活調整的供給能力。
五是發展服務型製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利用行動互聯網發展實體經濟的在線增值服務,如智能家居、智能運維、智能裝備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實現從單純製造向「製造+服務」轉型升級。(經濟日報記者黃鑫)來源:經濟日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