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波:新常態下保險業轉型陣痛難免 發展速度放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3 16:40
和訊保險消息2016年10月13日,北京保險研究院在北京舉辦了第三屆北京保險國際論壇——新常態下保險與經濟社會發展。在論壇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發表講話,表示中國保險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3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保險業實現利潤435億美元,總資產達到2.2萬億美元。
短短幾年時間,中國保險市場規模從全球第6躍居第3位。2015年中國保險業對全球保險市場增長的貢獻度高達30%,位居全球第一。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項俊波認為有三大原因:
第一,得益於大眾保險需求的有效拉動。研究表明,低收入國家的企業和居民更願意把資金投向儲蓄而不是保險,而當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體系的完善,公司價值的提升,人民群眾對於健康、養老、醫療等的保險需求就會越來越高,這種內生需求是行業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
第二,得益於經濟快速增長的持續推動。2010年,我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保險業卻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2015年,全國保險密度為272美元/人,保險深度為3.6%;世界保險密度為662美元,保險深度為6.2%,是我們的2倍甚至更多。近年來保險業的高速增長帶有一定補漲和追趕性質,是在補歷史欠賬,也可以說是在補「短板」。
第三,得益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撬動。近年來,保監會始終堅持「保險姓保」,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全面深化保險改革創新。先後推動普通型人身險、萬能險、商業車險等費率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開展巨災保險試點,規范發展農業保險;不斷完善市場准入退出機制,創新發展自保、相互、互聯網等新型市場主體,構建主體多元、組織形式豐富、市場化程度高的保險市場格局;正式實施「償二代」,加強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項俊波坦言,經濟新常態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保險業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才能更有作為。
首先,要適應國家大局對保險服務的新要求。風險的識別、防范和控制一直是保險業的立身之本和獨特優勢,保險業應當也必將順勢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
其次,要適應人民群眾對保險需求的新要求。中國保險業一方面要致力服務於日益壯大的中產收入階層,另一方面,作為扶危濟困的行業,還要直接面向最廣大的貧困人口和社會弱勢群體。
最後,要適應行業發展對保險改革的新要求。轉型升級不會自動完成,改革陣痛不可避免。新常態下,不少行業的發展速度都有所放緩,保險業也不會例外。未來一段時期,保險業要以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為目標,向深耕細作的內涵式發展要效益。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