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眾籌是互聯網革命的下半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0 09:00
摘自《中國式眾籌互聯網革命的下半場》作者:楊勇、韓樹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薦序一共享經濟也許是屬於我們的最好時代
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在理想條件下,資本總是會流向產出最高的部門,通過追求自身回報最大化的行為促進整體社會財富的積累。然而在現實世界中,資源往往無法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市場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由專業的組織代替資源所有者行使配置資源的權力,例如風險投資基金。另一方面,通過人為地設立規則,也能夠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加以促進。幾百年來關於現代公司制度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服務於此目的。
認識楊勇,是因為皖虎的介紹,參加了一次「金融客咖啡」的能量晚餐,之後我們有機會做一些交流,讓我對楊勇以及他的伙伴們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也對「眾籌」,有了更深的認知。「眾籌」作為一種集合人力、資金共同「辦大事」的方式,雖然很早就出現,但是,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的成本大幅下降,「眾籌」被賦予了更多的表現形式和更大的實現空間,被賦予了更大的可能以及正在被證明為更加符合這個巨變時代的一種發展模式。人與資本組合的價值最大化,無論如何都是今天發展中最需要關注的核心要素,而楊勇的實踐恰恰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示范。
在我自己的研究中,知道中國企業在過去的30多年中,一直希望能夠具有真正的全球競爭力,而現實是我們一直處在一種跟隨、學習和被動發展的過程中。這里面有技術的原因,有資本的原因,也有人才和機制的原因。我感嘆於「眾籌」模式,是因為這種成長方式,是基於人與資本組合價值最大化的方式,很多年前在我的著作里就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領先的跨國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最後的差距,一定是人力資源的差距。如果我們的企業不能夠切實解決人的價值如何發揮的問題,我們也就無法真正走到領先的道路上。關注華為的人一定關注到「以奮斗者為根本」的核心理念,如何讓更多的企業和管理者,以一種更加容易的方式,來釋放人的價值,楊勇的「中國式眾籌」應該是一個值得借鑒的選擇。
我個人的理解,本書第一部分通過對「北大1898咖啡館」眾籌案例的分享,引出了作者對於「眾籌」邏輯的理解;第二部分介紹了「金融客咖啡」、「佳美兒童口腔醫院」等4個眾籌案例,並提出了「人才IPO」(人才眾籌)概念;第三部分聚焦在作者從成功的眾籌案例中總結出的實戰經驗;第四部分則是論述「眾籌」對於現實經濟的影響和貢獻。
基於互聯網平台的眾籌融資模式在發達國家興起10多年時間,由於他們擁有較完善的投融資體系、更成熟的社會契約文化,「眾籌」體現出的更多是交易型融資。在中國,由於獨特的文化基因和制度環境,作者認為「中國式眾籌」的核心不是「籌資」而是「籌人」。即將眾籌項目未來發展所需的資源提前鎖定為股東,變外部交易為內部合作,以資源匹配、激活和置換實現共贏。通過眾籌項目對股東的正向回饋,增強股東在過程中的參與感、歸屬感,使其不再簡單地扮演出資人的角色,而是主動地將自有的資源和眾籌項目進行組合。與此同時,建立眾籌參與者須由成員推薦的機制,借助熟人圈的約束力,降低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通過對「北大1898咖啡館」案例的細致分享,作者總結:中國式眾籌,核心是精挑細選有共同價值觀、共同願景、靠譜的人。
除了「北大1898咖啡館」,書中還詳細介紹了4個眾籌案例。4個案例中,「金融客咖啡」和「經心書院」是注重社交平台屬性的項目,眾籌參與者通過籌資建立一個社交場所(咖啡館或書院),從場所的日常經營以及圈子內人員在該場所發起的交流活動中獲益;「佳美兒童口腔醫院」和「花色優品」則是注重財務回報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僅得到了出資人的資金支持,還有他們的智慧、人脈、客戶、合作伙伴等資源,其估值通過眾籌得到了提升,而眾籌出資人除了財務回報,還能享受到被投資企業的優惠服務。「佳美」案例已經被全球十幾家商學院作為股權眾籌的標杆案例進行研究。
作者在該部分提出了「人才IPO」的概念,類似於企業IPO,將人才未來創造的收益提前變現。投資人「購買」一部分該人才的「股票」,而被投資人則通過讓渡自己未來的一部分收益權增加現階段的財務自由,從而能夠更加專注於價值創造的工作本身。這樣的人才可能是優秀的學生、創業者、企業高管,也可能是擁有稀缺專業能力的人。作者認為,在人力資源嚴重錯配的當今社會,通過「人才IPO」將優秀的人才從桎梏中解放出來,具有重大的意義。
經過對「中國式眾籌」的開篇概括和具體案例介紹分析之後,作者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從心態准備、操作流程、關鍵要素、風險管控四個角度梳理了進行「中國式眾籌」所需要關注的事情。每一個角度下均詳細地列舉出要點,並結合實踐經驗進行了分析。
最後,作者對「眾籌」這種商業模式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探討。作者認為,「眾籌」的直接作用是可以改造升級傳統的社會組織,因為它更加靈活、透明、去中心化,並且更容易實現資源的整合。甚至未來的商業組織也可能采用眾籌的模式構建,只要先設計好商業模式和利益鏈條,剩下的工作就是搭配資源、提供產品和分配利潤。此外,眾籌更易幫助創業者和人才實現價值創造,進而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活力,優化資源配置。作者提出:未來是一個「眾籌、眾治、眾享」的社會,它要求每一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價值,同時也保證每一個人在公認的規則上獲取利益。眾籌的未來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我認為《中國式眾籌》這本書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個邏輯、一個核心和一個亮點」。「一個邏輯」指的是作者對於「中國式眾籌」特點的思考,結合金融融資的特點和中國人圈子文化的特點,對「眾籌」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發展的邏輯進行了自己的總結。「一個核心」指的是作者對於眾籌項目的實戰經驗總結,其中所有要素都經歷了理論和實踐雙重檢驗,對於其他眾籌項目的參與者有非常寶貴的參考價值。「一個亮點」是作者提出的「人才IPO」概念,資本市場的建立幫助無數企業獲得持續創新探索的動力,而社會也分享了企業進步創造的財富,相信「人才IPO」對於整個社會的意義亦不亞於此,它將極大地解放個人的價值創造能力。
我想對於「中國式眾籌」,也有一些問題值得繼續思考,那就是「中國式眾籌」是否是一個特定階段、特定規模和特定方向的產物?
首先,經濟和文化是不停變化、相互影響的。特定的文化傳統往往和經濟發展的特點有很大關聯性,「中國式眾籌」邏輯中預設的中國文化特點,會不會隨着經濟的發展產生變化,使得這個邏輯失去賴以生存的文化基礎?其次,書中所強調「中國式眾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資源的整合。當出資人甘願付出除卻資金之外的個人資源時,必定也是因為眾籌項目為他帶來了除卻資金之外的回報,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圈子、面子」,倘若市場上能夠以更低成本的方式購買到這些「圈子、面子」,眾籌對於參與者而言是否還具有吸引力?
最後,在投資心理上,個人對於「小額」投入的風險厭惡程度要低於「大額」投入,這是眾籌的優勢之一。倘若眾籌模式在全社會不斷推廣時,大量的資金參與到大量的項目中,從整體角度看,全社會對於眾籌項目風險的偏好將會回歸到正常水平,這是否意味着眾籌模式的風險優勢僅限於「小規模」?
我相信有關這些問題的探討和答案,會在實踐眾籌模式的案例中不斷被解決和被驗證,我也更期待楊勇及其伙伴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奇跡和不斷被驗證的實踐案例。
最後引用狄更斯《雙城記》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這也許是對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詮釋,一切都在於你如何去因應和面對,希望透過本書,你可以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陳春花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