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或催生跨國煤企 市場力量將重回主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30 12:00
和訊網消息隨着煤炭去產能進入深水區,市場密切關注政策走向。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彥表示,去產能初期,政策干預有助於加速去產能進度,降低壞賬和失業風險,但隨着去產能的深化,供需逐步平衡,市場調節會占主導地位。
據了解,2015年煤炭占比我國一次能源消費64%,世界平均為29%,而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攀升至61%、33%。
陳彥指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是必然選擇。而國際煤炭行業去產能的經驗顯示,能源安全是政策選擇的首要考量,具體操作上,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各有其功效,依國情而定。
以美國為例,煤炭行業靠的是寡頭壟斷,產量自律體現集體理性。8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煤炭產能建設規模空前,隨後需求不及預期,倒逼市場爆發以並購為路徑的供給側整合。
此輪並購效果顯著,礦山個數下降67%,前4大煤企產量占比翻倍,競爭格局實現寡頭壟斷。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加強了大型煤炭集團對市場供給的控制,正是後期美國煤炭業免於再現產能盲目建設、無序擴張的重要因素。
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飽受產能過剩、過度就業及負債高企等困擾的波蘭煤炭業則是靠基金補貼失業員工,政策兜底企業債務。
1998年國會發布煤炭行業轉型法案,發放24億美元補貼基金用於人員安置、煤礦關停及創造就業等;2003年政府決議,豁免部分負債並將尚運營的煤礦債務延期,以緩解信貸危機。
而陳彥認為,我國煤炭肩負能源安全重任,人員及債務負擔較重,在去產能初期,通過政策干預有助於加速去產能進度,降低壞賬和失業風險,但是隨着去產能的深化,供需逐步平衡,市場調節會占主導地位。
具體來看,我國煤礦中小規模居多,產能小而分散,行業集中度僅為42%,兼並空間較大,重建市場機制助力去產能。
個體上,龍頭企業可利用供給側整合的契機,通過並購向結構集團化,規模大型化,經營跨國化轉變;行業層面,兼並收購將提高市場對供給的控制能力,有助於市場機制重建,恢復理性供需,是實現市場力量倒逼去產能的重要基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