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理性看待能源數據被調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能源署調高中國、調低美國的官方能源數據,作為國際機構,IEA需要謹慎。
中國證券報8月20日刊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的文章稱,國際能源署(IEA)一紙報告將中國推上了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的位置。
查一下中美雙方的官方統計數據,中國官方數據是,2009年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折合21.7億噸油當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2009年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合23.64億噸油當量。按中美雙方的官方統計數據,美國還是高一些。看來,國際能源署(IEA)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官方數據都不對,根據自己的估計,調高了中國,調低了美國,但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任何國家的能源消費數據都有問題。比如,中國農村的能源消費數據就比較難統計。而美國壁爐里燒掉多少木頭,是否進入能源統計?事實上,全球學者在做某一個國家的研究時,比較大的數據(如全國數據)通常使用該國的官方統計數據,因為很難找到比該國官方統計數據更為準確的數據。如果IEA認為中國官方數據不準確,就應該說明數據錯在什么地方,這樣有助于說明為什么調高中國、調低美國的官方能源數據。
事實上,許多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估計出一個國家的能源消費總量,但都不可能被認為是權威數據。最終大家能夠認可的,還是該國的官方數據。因為很難想象一個機構或個人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把一個國家的統計數據做得比該國的官方數據更好。當然,如果一般人或者一般機構估計能源數據,而后加以公布,是不會有人愿意花時間加以評論的。但作為國際機構,IEA不一樣。因此,IEA需要謹慎。
其次,由于都沒有公布計算過程,也就無法對各方數據進行核對。但其實不需要。中國由于其人口接近美國的4.5倍,能源消費總量超過美國將是一個確定的事件。但它的確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因為即使超過美國,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仍然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按照兩個國家的官方數據,2009年美國人均能源消費量是中國人均能源消費的近4.8倍。我認為之所以不認同IEA的說法,是因為如果國際上某個機構開始用自己估計的數據來說事兒,那么中國還有許多國際上關心的數據,如GDP、通脹、對外貿易等等,怎么辦?
第三,如果把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與其生活方式和能源效率掛上鉤,那就更不靠譜了。在開放性國際經濟條件下,國際貿易和投資促成了“在低收入國家生產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在高收入國家消費這些產品”的格局,這正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包括日本)之間貿易的基本現狀。相信目前中國的許多能源消費是為美國人而進行的,把這兩個國家的能源消費總量進行對比,不應當向其他方面延伸,這是基本道理。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