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勞資談判達協議 70萬員工加薪 30萬一線員工調升3%以上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世界 500 強、香港上市的富士康 (2038-HK) 為緩解「用工荒」去年底與深圳員工達成協議,惠及 70 萬名員工,其中 30 萬深圳一線員工今年的工資平均增長幅度將有望達到 3% 或以上,這一工資增長計劃是通過工人與企業的集體協商達成的。
香港《文匯報》引述新華社報導,富士康在內地最大的製造基地設在深圳,此前該廠大多數員工的「底薪」是以當地的最低工資為標準的,即每月 900 元 (人民幣,下同) 。員工的工資增長主要來自加班費,加班工資往往佔員工總工資一半以上。
深圳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同信表示,目前沿海地區的製造加工企業大都是貼最低工資標準給員工定底薪,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漲多少,農民工的工資就漲多少,企業的利潤增長與農民工收入「絕緣」。這一「規則」使得農民工工資的整體水平基本仍停留在 10 年前。
由上世紀 90 年代初,一些沿海城市開始探索推廣工資的集體協商制度,要求企業為工人建立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其工資收入與企業利潤同步增長。但由於廉價勞動力供應充足、農民工缺乏話語權等原因,始終未能真正實現。伴隨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明顯好轉,訂單驟增,沿海地區勞動力市場發生明顯變化,正在席捲中國多個城市的「民工荒」成為轉機。
王同信指出,工人們在工會的幫助下和企業主開展集體談判,提出「漲工資」的要求。而過去不肯坐下來「談判」的企業主們,迫於「用工形勢」,也相繼坐到談判桌前。
報導指出,富士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前,對於員工提出的「漲工資」要求,富士康管理層一直認為「不可能」。該企業一位負責人表示,富士康的國際客戶在下訂單之前,已經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做出成本,把所有的成本都算得清清楚楚。製造業的利潤大概只有 4% 左右,富士康 70 多萬名員工即使每人增加 100 塊錢,都將是一筆「難以承受」的數額。
2008 年 9 月,深圳市總工會向富士康發出集體談判的要約,但富士康對工資增長一直避而不談。直至去年下半年,富士康訂單上升,急需增加工人,卻因薪酬過低出現招工難的局面。及後經過多次溝通,富士康終於在去年 12 月簽訂一個覆蓋 40 餘萬深圳員工、惠及內地 70 萬富士康員工的集體合同,其中對工資增長做出明確約定,一線員工工資平均增長幅度不低於 3% ,並將於每年 12 月定期進行集體談判。
以富士康一線員工底薪 900 元計算,深圳 40 萬人月薪加 3% ,公司的薪酬支出每月增加 1080 萬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