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結構調整給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工信部18日發布的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認為,裝備工業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給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3月18日消息,工信部18日正式發布了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內工業經濟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報告認為,裝備工業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給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報告指出,2009年,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8.9%的裝備制造業(含汽車、船舶)增速達到13.8%,比上年回落3.3個百分點。2010年1-2月,在汽車生產拉動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1%,增速居各行業之首。?隨著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各項政策措施到位,包括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投資對裝備制造業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汽車產銷仍將產銷兩旺,但增速在09年下半年較高基數上會有較大幅度回落。預計2010年裝備制造業增速在13%左右。
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在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技術改造專項投資的帶動下,新產品開發趨于活躍。?2009年,裝備制造業新產品產值比上年增長24.2%,高于全行業總產值增幅6.8個百分點。機床行業結構優化和省級趨勢明顯,2009年重點聯系機床生產企業金屬加工、切割和成形機床產值數控化率同比分別提高3.4、3.3和4.5個百分點,金屬切割和數控金屬切割機床產品平均單價同比分別提高22%和9%。
裝備自主化取得重要進展。70萬千瓦水電機組技術參數世界領先,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可靠性接近進口同類機組水平,風力發電國產設備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全面采用國產技術的百萬噸級大型PTA裝置建成投產,百萬噸乙烯所需三種主要壓縮機研制成功,日產5000萬噸干法水泥成套裝備實施100%國產化。時速250公里高速動車組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在消化吸收基礎上自主開發出時速350公里動車組。我國鋼鐵工業從高爐、焦爐、燒結到煉鋼、冷軋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
汽車工業:在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征、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作用下,汽車行業產銷兩旺。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生產汽車1379萬輛,銷售汽車1364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48.2%和46.1%;其中生產乘用車1038萬輛,增長54.1%。我國汽車產銷量穩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1至2月,累計生產汽車282萬輛,銷售汽車2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2.4%和83.9%,繼續保持較高產銷水平,預計2010年中國汽車產量達到1500萬輛,比上年增長10%左右。
政策助推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2009年,1.6升及以下轎車和微型客車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66.8%和83.8%,成為帶動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全年銷售1.6升以下排量乘用車1033萬輛,市場份額達到7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有效支持了節能減排工作。自主品牌成績突出。2009年,銷售自主品牌乘用車458萬輛,占乘用車市場的份額達到44.3%,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自主品牌轎車222萬輛,占轎車市場份額的29.7%,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
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積極推進。已頒布5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和推動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相關技術政策。
船舶工業: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影響,在國際航運和新船市場持續低迷等極為不利的形勢下,2009年我國船舶工業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的運行態勢,全年造船完工量達到4243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47%,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由2008年的29.5%上升到34.8%,穩居世界第二位。在出口買方信貸等政策支持下,2009年我國造船企業新接訂單達2600萬載重噸,占全球新船訂單的61.6%。2010年1-2月,造船完工量達到9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8倍;新接訂單達5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67倍,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重大產業基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上海長興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廣州龍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等相繼建成投產,長江口、環渤海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初具規模,造船基礎設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重復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隱憂顯現。中國造船產能已達到6600萬載重噸,由于新接訂單主要集中在少數骨干企業,已有為數不少的企業面臨訂單不足產能放空問題。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大部分企業主要生產散貨船、集裝箱船和油船等常規船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生產能力不足(占世界市場的份額不到10%),海洋工程裝備設計、總裝技術以及核心配套設備仍主要依靠國外。
(杜琰?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