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華爾街日報:韓企挾國際聲勢攻日 日企準備投降?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日本製造業現在在全球市場上,正與韓國對手陷入激烈硬戰,已是眾所皆知的事。 韓國企業利用韓元走貶優勢,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若這是韓日經濟戰爭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可能就是韓企直接在日本土地上挑戰對手。
南韓企業在國際市場積極表現的例子,包括科技大廠三星 (Samsung)(005930-KR) 及 LG (樂金)(066570-KR),不僅掌控全球面板及平面電視業務,也占有印度家電市場的一大塊。
此外,韓國汽車業龍頭現代汽車 (Hyundai Motor)(005380-KR) 在美國市占率持續擴大,反觀對手的市占率要不停滯便萎縮。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成功的例子,吸引部分南韓企業考慮原本難以想像的行動:在日本與當地企業競爭。這並非易事,但弱勢韓元將提供大大幫助。
自 2007 年以來,韓元兌日元已大貶近 40%,使得韓國企業毋須犧牲獲利,便能在日本削價競爭。事實上,三星現在已經是日本企業的零件供應商,大多是晶片及面板產品;而這部分業務,去年已為三星帶來逾 100 億美元營收。
這將不會是南韓企業首度嘗試進入日本市場。其實三星、LG 和現代全都試過,但終究遭遇日本消費者對於國貨的頑強忠誠度抵抗,在銷售額未見起色之下,忍痛退出。
不過,近期南韓企業已提升產品品質,且行銷的才能也變佳;最重要的,日本消費者開始出現一波價格考量勝過品牌導向的趨勢,對韓企有利。
例如 LG 下個月將開始在日本販售全系列的高階電視,包括 3D 立體電視。雖然公司表示,他們不會以低價方式競爭,而是推出和日本廠牌相同品質及售價的產品。不過在韓元較弱的情況下,LG 仍享有獲利勝出的餘裕。
三星也已與日本電信巨擘 NTT DoCoMo Inc. (9437-JP) 結盟,在日本推出三星的行動通訊產品。兩企業上個月底,已開始接受日本消費者購買三星新手機的訂單。
的確,這些行動規模都不大;例如三星便無計畫再度進入日本電視及冰箱市場。不過,若韓國企業這波在日本的行動,獲得正面迴響,恐怕會對日本企業構成嚴重威脅。
日企已因日元不斷升值,而蒙受海外銷售失血,獲利空間已逐漸縮小。若在國內市場也面臨新挑戰,將會是他們最不願見到的情況。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