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瘋狂擴產背后暗藏隱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可預見的市場需求、“多頭在外”的產業鏈風險使中國光伏產業瘋狂擴產的背后暗藏隱憂。只有多方合力破除瓶頸,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中國才能搶占光伏產業全球布局的制高點。
今年以來,受益于行業持續回暖,光伏業務成為不少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
例如,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玻A太陽能業務實現收入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3%。南玻A光伏業務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目前具備較為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并在今年逐步釋放產能。可以預見,隨著光伏項目產能的完全釋放,該公司光伏業務收入未來還將增長。
事實上,放眼整個光伏產業,在經過了去年的低迷之后,伴隨國家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光伏市場需求升溫、光伏收入對企業貢獻的提升,光伏行業如今又迎來了新一輪投資熱潮,產能競賽日趨激烈。
公開報道顯示,無錫尚德今年底產能計劃增至1.8GW;河北晶澳太陽能將今年底產能目標鎖定為1.8GW,明年還將繼續擴產;蘇州光伏電池生產企業CSI阿特斯明年的電池片產能將倍增至1.3GW;航天機電提出,到2015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其中新能源光伏業務要實現140億元的銷售收入;精功科技擬募資5.82億元做大光伏產業等等。
光伏產業在2010年或許將有鮮亮的業績。而與此同時,可預見的市場需求、“多頭在外”的產業鏈風險正使中國光伏產業瘋狂擴產的背后暗藏隱憂。
中投顧問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達580家。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賈銳曾指出,雖然太陽能光伏產業分屬高科技行業,但該產業技術和資金門檻較低,在行業利潤偏高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重復建設。
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德國光伏安裝逐漸進入停滯階段,其它主要光伏安裝國的安裝規模一時間難以急劇增長,而今年光伏企業擴張的產能將在今后兩年逐漸釋放出來,加上可能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未來全球光伏市場將很難再現今年的行情。
作為新興能源和高科技行業,中國光伏產業還面臨著原材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缺失、產品主要出口的“產業鏈悲劇”。多數多晶硅企業在成本、質量等方面難以與國外抗衡;同時,國外企業在新興太陽能電池技術方面的持續進步,對中國產業后續發展也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
不僅如此,中國光伏產品的應用技術標準的制訂落后于市場的發展、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光伏產業內外缺乏有效交流互動、自律能力不強等現象,也影響著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市場后進入者的中國光伏企業,在先天不利的局面下,如果僅僅是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環境成本大規模標準化生產,也許能暫時贏取發展,但結果必將是輸掉這場產業競賽。
中國的光伏產業不能再重蹈部分傳統制造業低端產業鏈生存的覆轍,而應該多方合力破除瓶頸,加快創新步伐,提高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建立品牌優勢,如此才能搶占光伏產業全球布局的制高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