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晤卡梅倫 中英構建全球戰略夥伴關係 談人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2 09:05
習近平與卡梅倫舉行雙邊會晤。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正在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同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會談之後的聯合記者會上,習近平表示,兩國一致同意宣佈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同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共創兩國關係的美好未來。而對於人權問題,他重申「保護人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香港《文匯報》報導,習近平表示,中英兩國都是具有重大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兩國關係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此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就是為了繼往開來,進一步提高兩國政治互信水平,深化雙邊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中英關係邁上新的台階。「英國有一句諺語『一個今天比得上兩個明天』;中國人常說『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讓我們共同抓住機遇開拓進取,推動中英關係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為兩國人民乃至世界帶來更多的福祉。」
卡梅倫則談到,雙方決心把兩國關係推到另一個高度,包括英國加入了亞投行,這會惠及這個地區,同時給英國的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增加就業機會。現在中英兩國達到了一個「黃金時代」,兩國將會有更廣泛的經濟關係,更深化的貿易關係,會在兩國之間開展更有意義的對話,加深兩國人員的來往。兩個古老的國家在二十一世紀的關係不僅惠及兩國人民,還有整個世界。
卡梅倫表示,英國致力於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中國和英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也進一步加強,英國有機會和中國的企業在一些基建項目上合作,包括和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進行對接。我們也討論了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困境。但是我們的關係不僅限於貿易和投資,現在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一個引擎,所以世界的和平穩定都需要中英兩國的合作來保障。
他續稱,中國和英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要成功地合作來阻止伊朗來發展核武器。雙方還討論了包括減排、減貧、網絡安全等問題的合作。
在人權方面,香港《明報》報導,卡梅倫也不同意兩國關係只能是經濟與人權二者挑一,而習近平則主動回應近日在英國擾攘多時的中國輸入鋼鐵問題,他說「全球鋼鐵正在面臨產能過剩,中國鋼鐵產業也正面臨產能過剩。中國壓縮了7780萬噸的鋼鐵製造。我們不光要看在鋼鐵方面出現的競爭。」他強調中方投資會給英國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希望兩國加強產業對話合作。」而在人權問題上,習表示,「中國高度重視人權問題」「人權問題上,最大的發言權,還是所在國人民」。
儘管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曾表示,習近平訪英期間如果聽到有關中國人權問題的說教,會感到「受冒犯」,但這未能阻止工黨領袖科爾賓向習近平提出人權主張。工黨發言人昨日確認,科爾賓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提出了人權問題以及中國出口對英國煉鋼業帶來的影響」。
不過,中國官媒在新聞稿中只是着重提到科爾賓對中國減貧工作的讚賞,以及對中英貿易、人文交流、「一帶一路」、中英國際事務合作等議題的支持。
北京消息人士稱將政治問題剝離是習得以訪英的原因,但中方亦清楚政治問題不可能完全消失,因此上述也在中方預料之內。
與反對黨相比,此次習訪英,卡梅倫內閣完全放棄了在政治問題上向中方施壓。在北京智囊學者看來,財政大臣歐思邦是幕後推手,他曾力主英國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歐思邦今年卡梅倫勝選後被任命為內閣首席大臣,意味英對華務實外交將可堅持。
但也有北京學者表示,斷言政治問題在中英關係中消失為時尚早。外交學院教授趙懷普說,考慮到國內政治因素,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未來仍可能會有政治人物在人權、宗教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2012年,由於與達賴會面,卡梅倫原定的訪華之行一度被北京取消。
免礙一帶一路 中方新式外交應對
消息人士透露,為避免可能引爆的「政治炸彈」影響雙邊關係,進而影響到「一帶一路」等重要外交佈局,中南海已備有應對之招:
首先是在部分議題上劃清「紅線」。以西藏問題為例,只要達賴所訪國家領導人不出面會見,一般不會影響到雙邊關係。今年6月達賴訪英即未受到唐寧街10號的歡迎,使得習既定的訪英之行未受影響。
此外,北京亦期望以民間外交方式減少與西方國家在敏感問題上的分歧。前述消息來源稱,兩個中國政治代表團將於習訪英結束後「接棒」訪英,分別是中國西藏文化交流團及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代表團。
據悉,英方對兩個代表團的接待規格不低,將有英國政要、議員與之交流對話。值得注意的是,兩個代表團均由國務院新聞辦主管,具有半官方性質,人權發展基金會更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領銜,級別較高。這或許表明,唐寧街亦不排斥與中南海政治對話的新方式。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