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公車采購:僅能拉動自主品牌5.3%銷量?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于公務車市場到底有多大,業內觀點并不一致。一個未經權威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是大約為整體市場銷量的8%-10%。
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絕對沒有這么高,甚至5%也沒有。按照去年全國銷量為1850.5萬輛計算,公務車市場最多不會超過90萬輛。”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德安認為,由于合資品牌高檔車型和進口汽車性能優異,能夠滿足領導干部公務出行、接待及特勤等需求,估計未來領導干部用車、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其它用車仍會沿用現有品牌及車型。
根據調查統計,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每年的采購量大約在20萬輛左右,僅占狹義乘用車銷量的2%。中金公司研究員陳鵬揚推測認為,“即便這部分車型全部采購自主品牌,對自主車型的銷量拉動也僅為5.3%,其示范效應大于銷量意義。”
根據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稱“國管局”)2004年出臺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的規定》(下稱《規定》)的標準,公務用車的配備標準是:部長級干部配備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45萬元以內的轎車;副部長級干部使用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35萬元以內的轎車;一般公務用車配備2.0升(含2.0升)以下、價格25萬元以內的轎車(客車、越野車等除外)。
所謂一般公務用車,也就是針對副部長級干部以下級別的公務用車。記者了解到,公務車采購新政實施后,副部長級和部長級的用車仍然延用2004年國管局規定的部長級干部用車標準: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45萬元以內的轎車;副部長級干部用車,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35萬元以內的轎車。
“如果按照此《規定》實際進行公車采購,那么《目錄》究竟對自主車型有多大的推動力仍要打一個問號,畢竟《目錄》僅相當于一份推薦名單不具有強制性。”賈新光說。
《規定》要求,“一般公務用車的使用年限為10年,10年以上或行駛超過20萬公里的,可以申請調換”。這條規定也有可能使《目錄》的實施效果打折扣。如果政府官員以使用年限未到期限為由,拒絕將原來的合資車型換為自主車型,自主車型由此帶來的銷售空間還會縮小。
事實上,原本不大的公車市場現在還在縮水。公務車改革多年前已經推進,其中多地已經在采用現金補貼私家車的方式減少公務車。其中杭州、廣州、無錫、中山等地都推行了減少購買公務車,實行私家車補貼的公務車改革。而且公務車改革以后,政府補貼公務員購買的公務車部分,不必遵守《目錄》的規定。
以江蘇無錫為例,該區公務員按照級別享有每月200元-3000元不等的用車補貼。在公務車改革以后,這部分比例非常高。記者了解到,僅無錫市8個行政區,就涉及五六萬人。杭州從去年開始推行的公務車改革辦法規定:公車取消后,按照一般市級機關的車貼標準分為9個檔次,上限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為每人每月300元進行私家車補貼。記者了解到,目前這部分公車改革享受補貼的公務員,超過90%采購的都是合資企業的車型。
“這部分人享有政府補貼,相應也應該對其購買車型做出限定。就像汽車企業內部的員工購買政策,在給予員工一定的補貼時,也提出必須購買本公司車型。”某自主品牌企業高層建議說。
不僅不采購公務車,有些地方在推行公務車改革的同時,已經開始出售原有公務車。2月20日中山市在廣州產權交易所網站掛出10輛公務用車交易公告。按照中山的改革方案,政府不再新購公務車,公務員甚至將單位原有公務車拍回作為私家車。
而這種正在多地嘗試的改革有推廣之勢。“公務車采購每年遞增20%是未來的趨勢,自主品牌顯然不能把擺脫現有困境寄托在公務車市場上。”業內獨立分析師鐘師提醒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