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當心金融衍生品欺詐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據悉,有媒體報道國資委支持央企向國外投行購買的金融衍生產品保留不付款的權利。作為法律人,一向把「契約精神」視為第一位,筆者的第一反應是「耍賴」。不過,細看報道,從中信泰富到深南電,從國航到東航,這些企業購買的衍生產品,出發點是套期保值,但實際購買的都是複雜的衍生產品。上漲時只能獲得固定回報,卻達不到完全避免風險的功能;下跌時卻是無底洞,是沒有限制的購買。這樣的衍生產品,不是套期保值,而是金融賭博。

宋鴻兵《貨幣戰爭》中所說的「陰謀論」、「剪羊毛」,我是不太相信的,國際金融怎麼可能控制在一個家族的手中?但是,幾個金融寡頭短時間聯合,利用其資本牟取暴利,這種的情形卻常有發生。從央企同在高點購買衍生產品,購買後出現巨跌,看似非常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卻那麼恰到好處地發生了。加上資金、產品的定價權都掌握在別人手裡,這樣的衍生產品能不存在欺詐的嫌疑?國資委支持央企不付款,實際是表明我們的態度:公公正正做生意,我們歡迎;坑蒙拐騙,就沒那麼容易!

國際投行打著套期保值的名義,對央企推銷金融衍生產品。而這些衍生產品起不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其利用優勢地位設計的產品具有欺騙性,依照國內《合同法》完全可以欺詐為由申請撤銷。從現有的報道看,這些金融衍生產品適用的法律及管轄地應不會在國內,能否主張撤銷及終止還存在很大難度。但不管怎樣,國資委高調支持央企,避免國有資產被騙,其做法應該得到肯定。如果外國投行不肯終止這些欺詐產品,我們完全可以宣佈他們為不受歡迎的人,禁止央企再與他們進行任何業務合作。

金融產品不是萬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使資源得到最佳配置,脫離這個方向的複雜金融產品是沒有價值的,反而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期貨實際上已能達到套期保值的功能,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反而會加大整體風險。現代金融正在朝著複雜、且讓普通人看不懂的方向發展,我們是否要意識到,生活本來就是應該簡簡單單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