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通膨再度成為全球威脅?目前言之尚早 但新興市場需警戒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08 下半年出現的金融海嘯,拖垮了全球經濟,連帶的也使狀況嚴重的全球通膨壓力消失了,不過近來通膨壓力捲土重來,讓全球再度感受威脅。澳洲就在通貨緊縮擔憂漸緩的狀況下,連續 5 次升息。

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英國駕駛人鐵定感受到物價開始上漲了,因為上月分與去年同期相比,他們每加一公升的油要多花 28 分,而全球其他地方的駕駛人也開始感受到這樣的壓力,開始擔憂。


初估歐元區 3 月的通膨率將由 2 月的 0.9% 增至 1.5%;中國 2 月的通膨更是由 1 月的 1.5% 增至 2.7%;而印度央行則是在 2 月通膨率激增至近兩位數的 9.89% 後,決定升息。

不過,儘管有通膨疑慮的國家,但也有國家仍在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中,代表全球離進入通膨時期還有好一段距離。

根據聯準會統計的數據,美國年度通膨中位數在 2 月下滑至 0.8%,是創紀錄的低。另外,日本 2 月排除食物和能源價格的核心物價指數較去年下滑 1.1%,比 2001 年的通縮狀況還要更糟。

富裕國家中對通膨擔憂的聲浪原則上來自於擔憂央行政策過度擴張的經濟學家,他們認為這將會導致中期的通膨。

然而,高階的經濟政策制定者並不擔憂,外界對於物價上漲的憂心,投資者也不擔憂。他們將特定的小幅通膨成長視為一次性的物價水準調整,反應商品價格上漲或是進口物價成長。

為解釋英國 2 月的高通膨率,英國央行總裁 Mervyn King 寫信給英國財長 Alistair Darling 堅持通膨問題只是暫時的,且中期來看物價還較有可能無法達到 2% 的目標。

KIng 指出:「因為消費疲弱所以經濟體內創造了大量的閒置產能,因此英國央行預計這將會使得對付通膨的壓力往後延。」

King 對於當前通膨的看法受到另外兩大央行認同,美國聯邦市場公開操作委員會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 在 3 月的會議上宣布「通膨很可能會持續疲弱一陣子」,同時也呼應歐洲央行總裁 Jean-Claude Trichet 的看法。

但儘管全球缺乏潛在的通膨壓力,卻無法阻止通膨在商品供不應求的個別經濟體中發酵,新興市場經濟快速復甦,已經造成由中國到阿根廷皆面臨通膨的威脅。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對於新興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也提出越來越嚴厲的警告,IMF 指出許多新興國家的政策必須要抑制需求增長。

上個月 IMF 的副總裁 Murilo Portugal 才表示:「在部份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主要新興國家的產出缺口已經快速的關閉,且過熱風險也正快速增加。」他讚許印度、中國開始撤回貨幣刺激政策以抑制需求的努力。

不過,如果較貧窮國家的需求仍持續增長,而如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體的需求卻還是疲軟無力,新興市場和已開發經濟體之間對於通膨的差異在中其內恐怕還會持續擴大。但要是就全球層面來看,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失衡狀態近期內恐怕還是無須擔憂。

未來一旦已開發經濟體可自我維持的需求和經濟成長快速回溫,經濟政策就必須緊縮以防通膨出現。

不過,各國決策者可能覺得應付通膨還容易得多,現在他們更苦惱的可能是強而有力的經濟復甦或許根本無法實現。

文章標籤



Empty